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第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第1

ID:23922449

大小:5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第1_第1页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第1_第2页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第1_第3页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第1_第4页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

2、第1关键词]儿童白血病研究进展健康网讯:李娟 顾龙君200127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ALLBFM为德国柏林法兰克福蒙斯特(BerlinFrankfurtM櫣nster,BFM)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研究协作组的简称。这一协作组在过去的20~30年间对儿童ALL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提出了早期治疗反应的预后意义,对儿童ALL的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ALLBFM对儿童ALL治疗的研究进展大致可分为以下

3、几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试验性研究、ALLBFM81方案、ALLBFM83方案、ALLBFM86方案、ALLBFM90方案、ALLBFM95方案、ALLBFM2000方案。这些方案对儿童ALL的诊断和治疗作了一系列调整,现将其演变和进展作一综述。一、诊断主要根据FAB形态学分型和细胞化学综合分析结果[1],确诊ALL的依据是外周血涂片发现幼稚淋巴细胞或骨髓中幼稚淋巴细胞不少于25%。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nervoussystemicleukemia,CNSL)则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

4、gt;5个/μl和涂片镜检发现幼稚淋巴细胞,或CT发现颅内浸润[2]。免疫分型主要依据欧洲白血病免疫分型协作组(EuropeanGroupfortheImmunologicalCharacterisationofleukaemias,EGIL)的建议[3]。细胞遗传学发现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可以提供某些预后信息。ALLBFM协作组也相继开展了细胞遗传学研究。提出t(9;22)和t(4;11)等异常核型的预后意义。幼稚淋巴细胞的DNA指数(DI)为白血病细胞G0/G1期细胞同正常细胞的比率,以DI=116为界用于评估预后[4]。

5、1992年12月,在各实验中心开展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用于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以来[5],通过2年随访发现BCRABL(+)患儿的2年无事故生存(eventfreesurvival,EFS)为53%,BCRABL(-)患儿为7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二、临床分型1.BFM危险因子(riskfactor,RF):ALLBFM协作组在1976年首次提出RF这一概念,用以衡量ALL初诊时白血病细胞负荷并进行危险程度分型。该方案规定RF用统一公式计算表示:RF=0.2×log(血中幼稚细胞数/μl+1)+0.06

6、×肝cm+0.04×脾cm(均为肋下cm数)[6]。2.泼尼松治疗试验:泼尼松治疗试验这一概念最初在ALLBFM83方案中形成[7]。ALLBFM83方案对全部ALL患儿进行泼尼松治疗反应试验:以泼尼松单药治疗7天,并在泼尼松治疗的第1天给予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鞘内注射1次。为了防止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应根据白细胞计数,肾功能指标及各项机体代谢参数,将泼尼松剂量逐渐增加至60mg/(m2·d)。根据治疗第8天(d8)外周血幼稚细胞绝对计数进行评估:如幼稚淋巴细胞计数≤1000/μl为泼尼松敏感(p

7、rednisonegoodresponse,PGR);如幼稚淋巴细胞计数>1000/μl为泼尼松不敏感(prednisonepoorresponse,PPR)。ALLBFM83方案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泼尼松治疗试验能揭示白血病细胞的内在耐药性,并与预后相关。3.临床分型体系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之前,儿童ALLBFM协作组对ALL尚无系统的临床分型体系。ALLBFM81方案中根据RF将患儿分为三组,规定:标危(SR)RF<1.2,中危(MR)RF为1.2~1.7,高危(HR)RF≥1.7。ALLBFM83方案中

8、,进一步将标危患儿分为低标危组(LSR)RF<0.8,高标危组(HSR)RF为0.8~1.2,中、高危分组与ALLBFM81方案相同。因ALLBFM83方案中发现了泼尼松治疗试验的重大意义,故ALLBFM86方案和ALLBFM90方案,主要根据RF和泼尼松治疗反应进行临床分型。ALLBFM86方案具体危险分组如下:标危组(SRG):RF<08,PGR,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无纵隔肿物;危险组(RG):RF≥0.8及PGR,或PGR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纵隔肿物;试验组(EG):PPR,或诱导治疗第40天未达完全缓解(c

9、ompleteremission,CR)[8]。ALLBFM90方案危险分组基本同ALLBFM86方案;不同之处:用TALL因素取代纵隔肿物因素,高危组增加Ph+染色体这一高危指标[9]。ALLBFM95方案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临床分型体系较以往体系(主要依据RF和泼尼松治疗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