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08590
大小:72.6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1
《《修辞格的运用》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五章 修辞格的运用 该两章重点认识各类辞格的构成特点,掌握各类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容易混淆辞格的区分。 一、辞格的性质 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修辞格往往以其简短灵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丰富多采的内容或深沉复杂的情感,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因而在表义和传递信息方面,与一般平实的语言表达相比,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 远在先秦文学作品中就大量出现了诸如比喻、设问、夸张、排比等辞格,有关辞格的论述也远在汉语修辞学形成前的古代典籍中有了记
2、载。作为修辞学术语,“辞格”首见于唐钺先生的《修辞格》一书。之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设立了38个辞格。当前除了书面语中离不开修辞格,为提高表达效果在口语中也随处可见修辞格,使表达效果非凡。比如各种广告宣传、标语口号铺天盖地,有不少是因为利用了辞格,使效果提高的例子: ①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宣传口号,排比兼比喻,明确而简洁) ②播种绿色,还北京碧水蓝天(宣传口号,比拟兼拈连,温馨而新颖) ③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于麻痹。(交通宣传,对偶,恳切而坚定) ④(××鞋油)愿足下生辉(产品广告,双关,真挚
3、而幽默) ⑤光环与镣铐之间(报纸标题,借代,醒目而深沉) 可见,修辞格是为提高表达效果而进行创造的产物,是使言语艺术化的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二、辞格的基础 修辞学是介于多种学科之间的边缘性科学。辞格的运用有多种因素、多种条件,对它的研究自然也要关涉到与其相邻的各个学科及学科间的关系。不仅要关注辞格运用时与哲学、心理学的关系,还要关注它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因为辞格的运用和研究与这些学科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辞格的客观基础 作为根植于现实生活土壤的辞格,它首先要产生在客观基础之上,反映事物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居里夫人
4、以蚕自喻,甘愿吐尽每一根丝,为人类做衣御寒;鲁迅以牛自比,立志“吃草挤奶”为人民辛勤耕耘。这样的比喻体现出两位伟人崇高理想的光辉。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诗《乡愁》其中两段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台湾另一位著名女作家席慕容也写过一首《乡愁》诗: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即使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
5、在的东西,凭借想象仍能进行创造,它仍以显示生活为依据,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比如有一首《唱给祖国的歌》其中写道:“世界已进入了电代……,给你一双电子的耳朵,给你一双激光的锐眼。……”这种凭想象产生的比喻,仍然是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也不可能超出传统的思维方式。 (二)辞格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认为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由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组成。 感知与辞格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和,与感知有关的辞格有移觉(通感)、摹状等。比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6、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子时代……,给你一双电子的耳朵,给你一双激光的锐眼。……”联想与辞格 联想,简单地说就是见到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比喻、借代、双关、象征、仿拟等辞格就是以联想为基础形成的,既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又带来心理上丰富的联系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比喻的艺术魅力不但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以现实为基础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比如: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嫩姜芽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鲁迅《雪》) 想象与辞格 这是比联想更进一步的心理活动。想象是带有创造性的联系,它是在人脑中创
7、造新形象的过程,它不是生活的照相,它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再创造,从而塑造出生动的文学艺术形象。示现、夸张等辞格就是想象的结果。比如: “别看他蔫头蔫脑的,一千锥子也扎不出血来,五肝心脏可是玻璃做的,里外透明。”(杨朔《三千里江山》)(三)辞格的美学基础 美与辞格是形影相随的。辞格强调美学功能和审美价值,因而审美观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无时无刻不渗入整个复杂的修辞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思想和形式完善结合的修辞美,既是修辞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王培基先生在《修辞学专题研究》中说:“形象美,在语义的表达上,表里的结合不论是
8、直接的,还是隐蔽的,表里总是一致的。奇曲美,在语义的表达上,表里总是非一致的。”所以,奇曲美也表现为委婉之美、含蓄之美。比如: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夏衍《包身工》)这里在表现形象美的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