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06689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点拨法的精髓及课堂动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点拨法的精髓及课堂动作由蔡澄清先生创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灵活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是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点拨法的精髓,用蔡先生的话说,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这八个字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机”和“时”,二是“相”和“适”,三是“诱导”和“点拨”。“机”“时”合起来说就是“时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所出现的点拨之“机”,它是实施点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诸如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遇到了难点和
2、疑点,解决不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自卑厌学心理、焦虑烦躁心理、畏难消极心理,难以自控;以及思想上求通而未通,想表达又无从顺畅表达等等情况,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障碍、心理障碍和思维障碍。这些都给施教者提供了点拨的良机。点拨法主张“当点则点,当拨则拨”,有些初学者误认为点拨是很随意的事情,想怎么点就怎么点,想怎么拨就怎么拨,其实是忽视了一个“当”字。“当”字就是“当口”,就是“机点”之所在,因此“当点则点,当拨则拨”,绝不是心中无底,盲目乱点,而恰恰是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点到要害处,拨到关键处。点拨时机的出现,
3、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相”就是发现,“适”就是顺应和即时把握。发现时机,把握时机,决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备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做到洞幽烛微,见微知著,了然于胸。而这种洞察力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既要依靠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底蕴和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常识,否则,即使时机出现了,也会失之交臂而痛失良机。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培养这种发现和把握时机的能力,更重要的还要能创设机点进行调控,做到潇洒自如,游刃有余,从而显示出高超的点拨艺术的魅力。“诱导”和“点拨”是具体实施点拨
4、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我们要按照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运用画龙点睛和举一反三的办法,将学生逐步引入“自动”(杨贤江)“自得”(孟子)“发现真理”(第斯多惠)的学习佳境,学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排除故障,解决疑难,从而达到开启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这正是点拨教学法根本之所在。这里,“诱导”有别于“牵拽”,“点拨”更不同于“包办代替”,由教师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硬塞给学生。点拨是一门活的教学艺术,一个教师能做到善“导”善“点”,得心应手,应付裕如,那就等于是迈向了教育教学的自由王国。了解了点拨法的精髓,下面着重谈谈课堂
5、运作的问题。有些同志经常问到点拨法有没有规律可供操作?说到规律,得引述一下蔡澄清先生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点拨无‘模式’而有‘法’”。我们是不主张有点拨“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教学任务与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差异性以及教师本身运用各种方法的技巧等等不同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状态,因此统一的点拨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但这不等于说,点拨没有规律可寻。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何况点拨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法,自然更不会例外,只是有待我们去发现和掌握。我们在深入开展点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确乎有某种规律性的
6、东西寓于其中,这规律性的东西包括点拨教学的课堂结构以及适应这一结构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课堂结构是课堂教学的组合形式,它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的步骤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因素。点拨教学法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又是教学方法,它不但贯串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对点拨课堂教学规律性的认识,我们将一课(或一个单元)教学的点拨实施全过程划分成五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或曰步骤和环节。这五个阶段(步骤、环节),由于各自的教学目的和特点不同,依次名之为导入性点拨。整体性点拨、重难点点拨、终
7、结性点拨和迁移性点拨,统名之为“五步点拨教学”。这五步教学环节,有着各自的目的、任务和性质。为了更优化地实现这些目的和任务,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好每个环节的点拨教学功能,还要有相应配套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这些点拨方法和手段,是指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个阶段、步骤下的一些具体操作活动,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较强的实用性。比如哪些方法适用于导入,哪些方法适用于整体感知课文,哪些方法适用于突破重难点,哪些方法适用于终结和迁移等等。下面就“五步点拨教学”的具体目的、任务和性质,并配以相应的教法和教例,作一个概要的描述。(
8、一)导入性点拨导入性点拨是开始引入新课并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点拨,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奏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明代王阳明就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一定的点拨方式和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