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01443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浅议逆向思维与美术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逆向思维与美术创作 摘要:现代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人们观察世界的窗户,各民族创造的艺术经验和理论精华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精神和物质源泉。在创作活动中,我们都可能有过思维冻结的时候,忽然发现脑子不管用了,甚至到了“才思枯竭”的境地。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大脑太专注于某一事物时,人的创造性思维反而会受到抑制。此时,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帮助摆脱这种迂回在无效的执着之中的方法,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并回归到充满灵感的创作之中。 关键词:逆向思维;美术;创作 1.逆向思维的涵义及类型 所谓逆向思维法,就是
2、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引导启发思维的方法。[3]在面临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以求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方式一般分为四类: 1.1结构逆向思维:从已有事物的逆向结构形式中去设想,以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一般可以从事物的结构位置、结构材料以及结构类型进行逆向思维。 1.2功能逆向思维:从原有事物相反功能方面去设想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 1.3状态逆向思维:指人们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逆向方面来认识事物,引发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
3、。 1.3因果逆向思维:从已有的事物的因果关系中,变因为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如在电的发明史上,从奥斯特的电能生磁到法拉第的磁能生电,它们之间就有着因果逆向思维的联系。其他如爱迪生发现送话器听筒音膜有规律的振动到发明留声机,近代的无线电广播的播放与接收,录像机的发明与摄像机的发明,这些都属于因果逆向思维的成果。[3]可见,因果逆向思维也是进行发明的有效方法。 2.逆向思维对美术创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说话时“旁敲侧击”,这就是逆向思维的
4、形式之一。在美术创作思维中,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进入最好的创作状态,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便可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美术创作思维的完善和创作的成功。[3]在一定的情况下,逆向思维能够起到拓宽和启发创作思路的重要作用。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便可开辟新的艺术境界。古希腊神殿中有一个可以同时向两面观看的两面神。无独有偶,我们中国的罗汉堂里也有半个脸笑、半个脸哭的
5、济公和尚。人们从这种形象中引申出“两面神思维”方法。依照辩证统一的规律,我们进行美术创作思维时,可以在常规思路的基础上作一逆向型的思维,将两种相反的事物结合起来,从中找出规律。也可以按照对立统一的原理,置换主客观条件,使美术创作思维达到特殊的效果。如埃夏尔的作品《鸟变鱼》,这个作品打破了思维定势,将天上飞的小鸟经过渐变的处理手法逐渐演变为河水,而白色的天空逐渐过渡为水里的游鱼,鸟和鱼是图地反转的关系,画面自然和谐,耐人寻味。[4] 因此,一切艺术活动都具有“想象创造”的特点,在美术创作中,要使思维扩散,激发起创作
6、激情。如何产生灵感并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关键在于从原有的创作思路中提炼精华,开拓新的思路。 3.逆向思维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美术创作的目的是确定对象的形式和性质,利用各种手段,创作出符合人的审美目标,并能展示时代特征的产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谓日新月异,但是有很多习惯却留在潜意识里。美术创作者应该勇于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常规的观察角度,摆脱习惯的定势,避免被束进框子;[2]要在相对固化的传统的思维模式之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则必须打破固定模式,寻找新的突破点,发现新的联系。 我们认为,要创
7、建新图式、新面貌,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模式。思维方式的改变会产生飞跃性的变化,它可能使你从习惯的思路和无激情的操作中解脱出来,出现新的亮点,启动你的创造力。如何把逆向思维运用在的艺术创新上,以中国画为例,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石涛的观点指的是不同朝代之创作各不相同,而非指那一时代的作品必须符合统一模式标准。又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5]说具体点,就是手随心动而非受时代左右。 中国画走向现代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胆识,一是继承传统,二是师法自然,三是借鉴创新。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所
8、处正是中西艺术对立、西风东渐的时代,从“五四”前后发端的“美术革命”,到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美术主流,至50年代西洋画压倒中国画,山水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黄宾虹从未动摇,一直深入研究历代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并寻求突破。1950年,先生在浙江省人代会上说:“中国千百年来之绘画,虽未尽善尽美,取长补短,可于后来创造突出前人,非可放弃原有而另寻蹊径。”可见,黄宾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