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远的立意”遭遇“冰冷的现实”

当“高远的立意”遭遇“冰冷的现实”

ID:23870134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1

当“高远的立意”遭遇“冰冷的现实”_第1页
当“高远的立意”遭遇“冰冷的现实”_第2页
当“高远的立意”遭遇“冰冷的现实”_第3页
当“高远的立意”遭遇“冰冷的现实”_第4页
资源描述:

《当“高远的立意”遭遇“冰冷的现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高远的立意”遭遇“冰冷的现实”  2012年中考数学连云港卷的压轴题是一道动态探究性试题.根据阅卷组的统计,该题作为一道总分12分的探究题,全市平均得分仅为0.88,换算成难度系数的话,约为0.07!这个结果严重超出了命题人的预料.显然,本题客观的统计的结果是不如人意的.然而,这道压轴题却又得到很多试题研究者的好评:“重视基础,突出了核心知识;数学思想的完美展示;逐次递进,助推能力;突出变与不变的辩证观念.”[1]并就这几个方面的特色进了详细评述,并最终总结认为该题是“一道紧扣课程标准的开放题”.  一方面,试题被赏析者认为立意高远、紧扣标准;另一方面,试题

2、考查的结果又向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冰冷的现实”.这让笔者不由得产生这样的思考:为什么本题的命题立意与现实之间会产生如此大的落差?这个落差所揭示的,是命题的迷失还是教学的迟滞?  1原题呈现  (2012连云港)已知梯形ABCD,AD∥BC,AB⊥BC,AD=1,AB=2,BC=3.  问题1:如图1(1),P为AB边上一点,以PD、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D.请问对角线PQ,DC的长能否相等,为什么?4  问题2:如图1(2),若P为AB边上任意一点,以PD、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D.请问对角线PQ的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

3、明理由;  问题3:若P为AB边上任意一点,延长PD到E,使DE=PD,再以PE,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E.请探究对角线PQ的长是否也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问题4:如图1(3),若P为D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PA到E,使AE=nPA(n为常数),以PE,PB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BQE.请探究对角线PQ的长是否也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本题究竟难在哪里?  笔者参加了连云港市2012年中考的阅卷工作.就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本题给出的解答都只是“能”、“不能”、“存

4、在”之类的判断语句.当然,如果考生幸运地在问题1后猜中“不能”,也能得到1分!这也就是说,本题如果去除得分中的“运气”成份的话,得分率更是微乎其微,考查效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本题究竟难在哪里?笔者在阅卷的同时也在努力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2.1起点过高,缺乏思维铺垫  就问题1来说,很多学生都只能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但是能给出推理过程的学生很少.笔者认为,问题1单独拿出来,也算是一道中档难度的题目.笔者阅卷中发现,凡是能解答出问题1的学生,采取的思路基本上都可以概括如下:如果对角线相等,那么它应当是矩形;要成为矩形,那么应当有一个角是直角.于是,问题再转

5、化为∠4DPC会不会是直角;接下来,通过勾股关系的存在性或三角形相似的存在性来论证∠DPC会不会是直角.如果我们纵观本题的四个问题可以发现,问题1的以上探究过程对于问题2、问题3、问题4的解决基本上没有起到实质性的铺垫作用.从本题后三个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关注并研究P点运动过程中图形所具有的不变属性是解答本题的核心策略,但是,问题1显然没有为学生找到这种策略提供有效的思维铺垫.  其实,在问题1中如果学生不将问题转化为角,而是直接研究PQ长度的话,对于整题来说却是“切中要害”的:在图1(1)中,设平行四边形PCQD的对角线交点为G,因为一条对角线DC确定,

6、所以G点确定.由平行四边性质知PQ=2PG,当P点运动至PQ⊥AB时,PG取得最小值,PQ即取得最小值,此时PG为梯形的中位线,易求出长度为2,即PQ最小为4,而DC为定值22,说明PQ与DC长不可能相等.在这样的解答过程中,学生不仅不需要将问题向“矩形”转化,而且解题思路似乎是直接而又自然的.但是,笔者在阅卷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个学生采取这种方法.实质上,如果用这样的思路分析问题1就会发现它与问题2基本上是一回事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如果问题1的立意在于考查特殊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话,那么它与后续问题没有形成联系,相当于一道独立于其它问题的中

7、档题;如果问题1的立意是服务于整题核心思想的话,那么它的考查深度甚至高于问题2,以至没有一个学生达到这样深刻的认识.于是,本题问题1是一个“高起点”,问题2又是另一个“高起点”,这是导致整题成为一个冷冰冰的“大题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2.2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要求较高4  那么,为什么学生在问题1中普遍采取将问题转化为矩形的方法而没有采用笔者上述直接研究PQ长度的方法呢?  笔者认为,后者虽然在形式上显得直接而又自然,但却存在着本质认识上的困难.之所以没有一个学生采取这种方法,就是因为这种方法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过高.空间想像能力,是构成数学素养的重要的基础能

8、力之一,其实也是课程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