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

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

ID:23866256

大小:6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11

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  _第1页
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  _第2页
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  _第3页
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  _第4页
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  _第5页
资源描述:

《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本年度的历史地理研究,出版了十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主要著作有:作为北大院士文库之一的《侯仁之文集》(北大出版社,1998年)、史念海着《河山集》第六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史念海主编《陕西通史·历史地理卷》(陕西师大出版社,1998年)、马正林编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杜瑜着《舆地图籍》(辽海出版社,1997年)、《周振鹤自选集》与《葛剑雄自选集》(均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李志庭着《浙江地区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刘统着《唐代羁縻府州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冯季昌着《东

2、北历史地理研究》(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年)、牛平汉编著《明代地理沿革综表》(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王子今着《秦汉区域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蓝勇着《西南历史文化地理》(西南师大出版社,1997年)、周宏伟着《广东历史农业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李勇先着《舆地纪胜研究》(巴蜀书社,1998年)等。8月中旬在沈阳市召开两年一度的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也已出版。  历史地理各个领域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学科理论研究有新意  尹国蔚《历史地理学科性质评议》(载《史学

3、理论研究》第2期)一文,回顾了中外学者关于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历史说、地理说、边缘说等各种观点,比较分析了关于这一理论问题中存在的四种矛盾,即二元性论、边缘与非边缘之争、自然与人文之争、历史地理从属于现代地理的自相抵牾,认为时至今日,对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认识不应再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同学科出身的人从事这项工作正好说明历史地理学的博大精深,因而他将历史地理学重新定义为:它利用历史学的方法而非历史、利用地理学的方法而非地理,与历史、地理相关而非介于其间或边缘,它是一门关于有史以来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兼包并蓄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有待于学术界的检验,但这种勇于探索、对传统观点提出挑战的

4、精神则是值得提倡的。  龚胜生《历史医学地理学刍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4辑)一文,提出了创建历史医学地理学的设想。他认为:历史医学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疾病、健康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分布变迁规律的新兴学科;这门学科不仅对地理学、历史学、灾害学等学科理论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地方病防治、人口优生优育、中药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变化、健康预警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主要研究领域有历史疾病地理、历史健康地理、历史药物地理、历史灾害医学地理、历史医学地理学史、历史医学文化地理、历史环境医学地理、历史军事医学地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文献分析、野外实地考察、医学地理制图等。    

5、          二历史时期河流海岸研究新见迭出  本年度长江中游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那么发生洪灾的历史原因又是什么呢?邹逸麟《关于加强对人地关系历史研究的思考》(《光明日报》1998年11月6日)指出:这场洪水向我们敲响了环境失衡的警钟,认为历史上人与水争地、与林争地,将大量荒山湖荡开辟为万顷良田,是以牺牲环境平衡为代价的;因此他呼吁:“现在应该静下心来,实事求是地研究迄今为止的我国全部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分析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蓝勇也在《光明日报》撰文(见1998年9月25日《历史上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及其危害》一文)探讨长江水灾的根源,认为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以来长江上

6、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了上游的生态环境,还加重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上游含沙量急增,促使中游河道日渐淤升,形成悬河,同时上游涵养水源功能削弱,使上游洪水无所阻碍,洪峰增大,造成中游堤防危急。文章特别强调:“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最大限度地加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刘沛林《历史上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灾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第6期)认为:长江流域水灾频率的增强,基本上是与历史上地区开发的进程同步的,指出:“过度的垦荒引起严重的生态失控,进而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加上围湖造田,最终成为引发和加剧流域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关于长江的研究,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长江

7、三峡历史地理研究》已通过专家鉴定,不久将公开出版。  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800余年,这是谭其骧等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的著名观点。《地理学报》第5期上有赵淑贞、任伯平《关于黄河东汉以后长期安流问题的再探讨》一文,对这一观点提出商榷,认为决溢次数的多寡并不能等同于洪水、泥沙的多寡,对历史上森林、草原恢复的能力也不能估计过高,认为东汉以后黄河河道行洪能力有所提高、水患史料缺失,均是导致“安流”局面的因素。本年度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