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

ID:23857032

大小:122.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1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_第1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_第2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_第3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_第4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稿(学生版)第一课时: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图1-7“电子层模型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原则: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_____,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____,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_____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可用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学生活动2】阅读表1-2,观察、寻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仅限于1-20号元素)各电子层最多排列的电子数:___________最外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外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3】在教材第14页的表格相应空格处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二、元素周期律【学法导引】怎样处理科学实验得到的数据?图表是帮助你整理数据、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学生活动4】(1)自主完成教材第14页“科

3、学探究”的第一个表格(2)对上述表格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如下处理:①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绘出直方图②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绘出折线图7③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常见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为纵坐标,用不同颜色的笔绘出直方图(3)先独立观察画出的三个坐标图,你发现1-18号元素间有哪些内在联系和性质变化规律?试着将其概况表述出来。然后与小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呈现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学生活动5】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从钠到氯的化合价和原子半径如何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何出现这样的递变规律,建议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解释给对方听。【结论】上述元素的性质的__________变化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为_____

5、__2、下列各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A、Na、Mg、AlB、N、O、FC、P、Si、AlD、Cl、Si、P3、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甲乙丙丁(1)乙、丙、丁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_______________(2)若戊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半径比甲、乙的都小,请在上图空格中标识戊4、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试推断各元素的符号,并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上。元素符号原子半径/nm0.1600.1430.1120.1040.066主要化合价+2+3+2

6、+6、-2-25、(2012年广东题改编)7第二课时:【学生活动6】通过“提出假设——实验——记录——比较、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Na、Mg、Al元素的金属性变化的规律。★知识连线: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一般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提出假设:Na—

7、Mg—Al金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增强/依次减弱/无规律)(2)实验并记录(详见教材第15页“1、实验”)(3)独立完成表格填写(详见教材第16页“2、讨论”)(4)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得出结论【结论】【学生活动7】通过“阅读信息——比较、分析信息——归纳、概括规律”小结出Si、P、S、Cl元素的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详见教材第16页“3、阅读”)★知识连线: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一般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提出假设:Si—P—S—Cl非金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