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38459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1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陈敏刘勇(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杭州浙江)摘要: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股权结构、董事会和领导权配置等治理要素都会影响技术创新。本文在分析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要素对技术创新产生不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推进企业上市来实现股权多元化,通过完善外部董事制度、强化专业委员会的创新职能来优化董事会结构,通过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优化权力配比来合理配置领导权,进而最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jyqkith(1995)最早研究公司股权分布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他们提出,由于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由于持股
2、比例很小,监督收益不足以弥补监督成本,搭便车行为是其最佳选择,因此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中代理问题的解决,反而是股权的适度集中,即有大股东的存在特别是企业经理层持股水平较高时,个人收入能够与企业长期价值以及股东财富产生密切关系,技术创新领域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代理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也就是说,股权集中度能够促使企业有动力去优化控制管理制度和推进企业考虑更多长远利益。这一点,在后续国内外学者(Zahra,2000;徐金发、刘羿,2002;冯根福、温军,2008)的研究也基本上印证了这一点。因此,一定意义上说,提高企业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活动。大股东是国有资本还是私
3、有资本的不同带来了企业诸多行为方式的不同,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国有资本和自由资本控股条件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但结论并不统一。王怀宇(2006)等在针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发现,非国有企业对于国家创新投资政策的落实方面是不及国有企业,甚至还提出,在国有股比例小于30%和大于60%时,国有股比例与技术创新无显著的相关性,而在30%-60%区间国有股比例与技术创新正相关。但Liddie(1997)等更多学者的研究认为,由于存在着经营目标的双重性,使得国有资本的管理与经营面临着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高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效率。徐金发、刘羿(2002)认为,来自民营
4、企业的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最大,来自乡镇集体企业或组织的资本次之,国有资本最弱。2、董事会与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受董事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就规模来讲,一方面,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会使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在董事会内部更好地实现互补,有利于在技术创新决策中吸收各种不同的意见,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但另一方面,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不同董事之间协调和沟通难度逐步加大,个别董事的搭便车行为也逐渐增多,从而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决策。因此,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出倒U形的曲线关系(孙永祥,2000;Yermack,1996)。就结构来说,首先
5、,董事会的人员类型结构对技术创新有影响,通过引入不同专业背景的外部董事,可以使董事会在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吸收各种不同的意见,对技术创新项目作出更为科学、客观的评价。同时,不同背景的外部董事,也可以帮助企业配置更多的资源于创新活动和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社会关系(HohnZahra,1991)。其次,董事会中专业委员会可以就专业事项进行专题审议和协调沟通,从而发挥更多专业化分工的效用,提高董事会工作效率。因此,目前的研究基本都支持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优化能够对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3、领导权配置与技术创新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兼任与分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目前学术界对
6、兼任好还是分离好没有统一的意见,但对兼任或分离的优缺点是有着统一的结论。兼任,能够克服两者的角色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的自由度,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容易导致由于人的认知模式刚性以及信息源有限,从而限制董事会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阻碍企业的技术创新。虽然董事会与总经理兼任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如美国80%的公司两者是相互兼任,但更多实证研究仍然部分支持“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的提高”这一观点。二、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如法国地缘政治学家皮埃尔.皮卡尔博所说,“国有经济在引导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
7、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国有经济是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为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国家特别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95年开始倡导公司制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以及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己经响应了号召在企业内部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但实施效果却还不尽人意,特别是存在党委会、工会等内部其他组织的情况下,各自明确的职能规范还没有形成,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之间的权利制衡还没有形成,治理结构上的分权制衡和协作机制尚未构建起来,更谈不上高效的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