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问题生”,教师也会出“问题”

对待“问题生”,教师也会出“问题”

ID:23828856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1

对待“问题生”,教师也会出“问题”  _第1页
对待“问题生”,教师也会出“问题”  _第2页
对待“问题生”,教师也会出“问题”  _第3页
对待“问题生”,教师也会出“问题”  _第4页
对待“问题生”,教师也会出“问题”  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待“问题生”,教师也会出“问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待“问题生”,教师也会出“问题”每一位一线的教师大都会遭遇“问题生”,在对待“问题生”时,有些教师常会出现以下九大“问题”,这不但不利于“问题生”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加重他们的问题。  一、用“屡教不改”评判学生    “问题生”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常出问题,而且有时是同一个问题反复出现,有些教师两次三次还可以容忍,四次五次就没了耐性,变得恼火不已,觉得自己如此的用心良苦,学生都无动于衷甚至不理解,这的确不是我当老师的不教,而是你做学生的不改,这实在是学生的品行不好,是故意和老师作对。于是便给学生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    不知这些教师是否

2、想过,假如自己“屡教”了,可学生依然“不改”,那自己对待学生的观念对了吗?自己“教”的方式正确了吗?有些教师可谓天天在“教育”学生,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弄得身心俱疲,但细细分析,每一次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老调子。这样的老调子,三次四次和一百次有何差别呢,无非是让学生越来越嫌你的罗嗦,教师的“恨铁不成钢”只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了。    一旦教师用“屡教不改”来评判学生,更是给“问题生”的“问题”雪上加霜,因为学生永远不会因为教师如此的评判而有所改变的,反而是更加疏远和对抗教师了。二、处理学生“问题”时,特别容易情绪化    处理学生“问题”,教

3、师情绪化的主要表现如下:当心情好时,就会兴致高涨,春风满面,于是要么看学生的“问题”不成问题,甚至变得没有问题,难免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要么又突然变得耐性十足,对“问题生”百般“教导”,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当心情不好时,却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当场甚至大庭广众之下大发雷霆,不是声色俱厉地批评,就是随意严厉地惩罚,很少考虑“问题生”是什么感受,即使有所考虑,也只是考虑到学生总是错了又错,尽给自己找麻烦这么人厌烦,自己是受了学生的“害”,学生是该骂该罚的。    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情绪化,一方面表明了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由于纯粹凭自己喜

4、好和厌恶的性情与感受去对待学生,往往造成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教师个性心理的不成熟与不稳定,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是教师自身压抑、焦虑、苦闷的反应。这些反应既来源于“问题生”制造的“问题”,更是来源于教师对待他们的上述不正确方式的本身,而这两者又可能“相辅相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越处理不好学生“问题”,学生“问题”就越大,教师就更加情绪化。在这种情况下,“问题生”是不可能去除“问题”的,要知道,学生是学着长大的,极易被潜移默化,当教师都存在问题,而且还不知或不会改变时,那又如何去真正改变学生呢?    情绪化的教师很

5、容易“制造”出情绪化的学生! 三、总是一味的讲道理    笔者曾在一篇文章里讲过,教师好像天生就会“摆事实讲道理”,可以说无师自通不学就会,而对“问题生”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更是有些教师的一种本能反应。虽然我并不反对“讲道理”在一定程度上的教育作用,但是如果对“问题生”一味地讲道理,那是很难有效果的,结果不仅使学生对教师越来越无所谓,越来越厌烦,而且连教师自己也会愈加的苦恼,步入自我抗拒的心理泥潭:不讲道理,难受;讲了道理,也是难受。可谓是进退两难,不进不退更是难。于是,便日益怀疑和厌倦起教育来了。    其实,有些“问题生”也并不是不懂教师所

6、讲的道理,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心理的不成熟,性情的不稳定,自控力差,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教师给予他们可操作性的行为(行动)上恰如其分的限制与引导,为他们设置实实在在的马上就能行动的“方向”和“道路”。教师应该让“问题生”融入生活、学习的本身中去体验和感悟自己的对错,而不是用“讲道理”的方式反而使学生脱离了生活实际,如果生活是生活,道理是道理,即使这样的道理条条是真理,对孩子而言也是苍白无力。何况,另一些“问题生”也不一定能听得懂教师的这些“道理”,,那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岂不是无的放矢的纸上谈兵?这不只是教师枉费了心思,更是消

7、磨了师生间的融洽关系,而这又是转化“问题生”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育,终究是一句空话。四、习惯于时时盯着学生的“短处”有些教师一说起“问题生”,闯入脑海的就是他们的种种“短处”,并且习惯于时时盯着这些短处不放,除了批评还是批评,好像唯有如此,才能控制住“问题生”,才能无时不刻地敲响他们的警钟,引起他们的重视,促进他们的改变。实际上,这样的观念和做法所得到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的:由于教师对学生“短处”反复地关注,就等于强化了“问题生”对自己消极的认识和自我贬低,觉得老师和同学也是这么看待自己,自己就是一无是处的,要是学生一直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就

8、很容易陷入焦虑、烦躁、自卑、悲观的境地,或是自怜自艾,或是破罐破摔,或是愤世嫉俗,或是玩世不恭……因为“问题生”从教师的言行上得不到积极的、喜悦的肯定和引导,有的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