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18425
大小:60.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0
《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提要本文从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以就业为导向”思想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明显向专业课倾斜,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谈起,提出大学语文应全面实施美育教育,培养人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词:高职学生;美育教育;高职语文教学一、什么是美育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能力的教育。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
2、特征就是情感性,它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使人的感性具有文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生命沟通,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因此,美育对提高一个国家整体的国民素质,鼓舞和振奋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对美育存在的错误理解很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艺术就是美,从而把美育和艺术教育等同起来,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美育就变成诸如书法、美术、音乐、舞蹈课等孤立、单一的任务。但是,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美的形态就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蔡元培还指出: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3、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全面的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美育在各门课程中同时存在,但在语文教学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高职教育的功利化导致美育缺失,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由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同步性,当今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精神文明表现出了某种落后性,传统美德丧失,在高校学生当中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的极度盛行,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广泛蔓延,求知欲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懒散成性等。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职教育
4、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把人文精神教育当作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第一,在思想认识上,学校只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以满足学生的当前就业为目标,只把就业率当作学校主要任务来完成,没有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变换所需要的素质,忽略了育人的根本职责,把美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家长也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家庭缺少正确的教育,结果孩子也变得急功近利,只看眼前、不看未来;第二,在课程设置上,过分注重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如在课程教材方面,当前的高职专业课教材在内容体系上主要是单纯的专业理论
5、知识,缺乏与专业理论知识相匹配的基本的人文资源。表现在课时方面,就是专业技能理论课时占主导地位,在三年制中占据两年的课时,实践课时占到半年到一年,相应的文、史、哲等人文课程基本没有。即使一些学校开设了人文社会方面的课程,一些老师由于自身观念陈旧、方法落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也使这一重要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更是因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上也出现了学习的懒散表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
6、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技能变化的能力。”这一精神凸显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一些高职学校重技能、轻人文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美育教育。三、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美育教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从事任何一种专业工作的高级人才,其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发挥都离不开良好的统一而完整的人格、健康的情感、高尚的道德等非业务素质的支持。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因此,
7、高职教育应该注重美育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与追求的教育、忠孝的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第二十九条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益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领》第三十条提出的“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规定,如今各类学校普遍开设了以传统文化知识中包括文、史、哲在内的汉语言文化课,其中以《大学语文》最为普遍。笔者认为,《大学语文》不是简单的传授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