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的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思

传播学视角下的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思

ID:23816486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传播学视角下的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思_第1页
传播学视角下的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思_第2页
传播学视角下的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思_第3页
传播学视角下的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思_第4页
传播学视角下的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学视角下的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播学视角下的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思摘要:基于传播学与思政教育的可通约性,我们在充分认识互联网传播给思政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应从传播学视角反思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局限,及当前思政教育因这种局限性的影响而面临的问题,警惕在思政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对新媒介的发展和某些电子技术“无条件乐观主义期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新媒介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简单化依赖思想,防止幼稚的“技术乌托邦主义”或“电子乌托邦主义”可能给思政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电子乌托邦[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12-006

2、4-02[1]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的数字化、多媒体、超文木的技术特征以及交互性、开放性、海量性、实时性等传播特征,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工具意义。[2]我们认为,这些观点的出现,可能源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信息传播特征的误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互联M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从传播学视角对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并以此厘清此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学分析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信息传播特征。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3]根据施拉姆的理论,传播至少具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

3、宿。思想政治教育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自身的思想理论体系、价值观念系统、社会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的活动。”[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信息传播的三个要素,即“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信源一一传播者)、“自身的思想理论体系、价值观念系统、社会道德规范”(讯息一一传播内容)、“社会成员”(信宿一一受众),而“教育活动”即为“传递(运行)”的过程。其次,作为信息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宣传。所谓宣传,就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5】其与思政教育的耦合性在于:(1)都是以特定的思想、理论、观念为内容;(

4、2)都具有强烈的S的性,强调统•一思想,强调现实性、针对性;(3)信源都是特定思想或理论的传播者(宣传者),信宿都是社会成员(社会大众)。因此,决定宣传效益的七个因素,即宣传者、被宣传者、宣传内容、宣传场合、宣传吋机、宣传动机、宣传方法,也就成为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7个环节。其中,“宣传者不仅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奋些情况下是决定性的因素。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主要是指宣传者在受众心0中的信任度。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毫无疑问,受众相信的人就不会被怀疑;受众怀疑的人就不会被相信。”[6]第三,作为信息传

5、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生的双向互动的动态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7】。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都是传播总系统的子系统之一。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方法,人内传播则是被教育者将教育内容进行内化并由此表现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环节。因此,从传播学视角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具有宣传特征的系统工程。二、互联网络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尽管互联网络信息传播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基于反思的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分析其传

6、播的局限性及成因。(一)互联网络传播的公信力问题根据2009年7月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显示:尽管有高达84.3%的网民认为互联网是其重要的信息渠道,但仅有不到半数(48%)的网民认为互联网信息的可信度高于传统媒介电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的比例高达90.5%,但对互联网信息的信任度却又仅为37.1%。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网络中个体匿名性特质使得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最小化,因此基本不具冇现实社会中摆脱不了的各种群体影响。也就是说,他们进入网络传播环境进行“听传活动”的吋候,是在由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

7、所以没有了现实中的那种面对面的环境约束一一这就使得互联网络传播的公信力问题尤为凸现出来。(二)信息过载与信息驻留的短期化和浅表性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在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正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互联网作为0前最新的传播媒介,正以其海量的信息和强人的搜索功能使我们拥右了前所未右的对如此宏大规模的信息的支配权。然而,网络信息的快速更新带来的负面效果也不容忽视。在网络传播中,信总的快速更新(刷新)造成的信息过载主要表现在信息驻留时间的减少上。这种负面效果与人类认知规律中的“注意”、“记忆”和“遗忘”等规律有关。根据心理学常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单位吋间内呈现的

8、信息总量越人、信息的构成越复杂、信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