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是开启古诗文阅读的金钥匙

情趣是开启古诗文阅读的金钥匙

ID:23803196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情趣是开启古诗文阅读的金钥匙_第1页
情趣是开启古诗文阅读的金钥匙_第2页
情趣是开启古诗文阅读的金钥匙_第3页
情趣是开启古诗文阅读的金钥匙_第4页
情趣是开启古诗文阅读的金钥匙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趣是开启古诗文阅读的金钥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情趣是开启古诗文阅读的金钥匙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从淳朴的《诗经》、绮丽的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从纵横捭阖的诸子散文、光彩夺目的历史散文,到雄浑大气的唐宋文赋,随手撷取一朵,都是美不胜收的风景。然而,目前中学古诗文的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为了应付考试,很多老师将古诗文阅读课上成了文言知识串讲课或者鉴赏技巧罗列课:只注重诗文句义的静态演绎,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锻炼;只注重鉴赏技巧的罗列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只注重诗文的背诵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对诗文的阅读感悟。致使这些蕴含着诗情画意、人生哲理的古诗文,成为了学

2、生厌恶的对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笔者通过借鉴、揣摩、实践在古诗文阅读中引入情趣化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谓“情趣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因素,即“情”的因素和“趣”的因素,“情”是“趣”的基础,“趣”是情的生发。引入古诗文情趣化教学,能有效地解决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一.用诵读来营造情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清代学者沈德潜对诵读更是推崇有加,认为吟诵玩味才能真正得到诗歌音韵之三昧。他说:“诗以声为有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

3、,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5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主要的方法,尤其是韵律感强的诗歌和辞赋。通过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古诗文的良好的语感,深切地体会到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从而享受到学习古诗文的妙趣。  很多老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都会采用诵读的方法,但不少学生往往提不起什么兴致,更不用说感受到诗文中的情味了,原因在于诵读太过普遍了。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基本上每一节语文课都会进行诵读,已经没有新鲜感可言。情趣化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体味别样的“读”,让诵读也讲个情趣。针对古诗文的诵读,我做过以下的尝试。

4、对于诗词,可在普通诵读的基础上进行吟唱。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我找来了一张由老先生吟唱诗词的碟片,让学生学着老先生的腔调,按照字音拉长调子有节律地吟唱,一两遍吟唱下来,学生似乎渐渐陶醉于其中。随即我叫一位男生上台来读,他左手执卷,右手反背身后,在讲台前踱着方步,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吟唱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颇有点古代书生的味道。进行古诗词的吟唱,可以加深对诗词的感性认知,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对这种汉民族由来已久但几近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对于古代散文,我学习了一位老教师的方法,

5、让学生断句诵读。有些学生在背诵古文时,经常是死记硬背,事倍功半,默写的错误有时令人哑然失笑,如会把“金就砺则利”写成“金就利则砺”5,究其原因,是没有读懂文章。教学《师说》后,本要求全文默写,但这次我并没让学生默写,而是将该文不加标点不分段地直写下来,请学生读,能顺利读下来的就算通过。开始学生不以为意,然而等到真的一读时,居然没一个完成任务,全班当场都笑了起来。事后学生说,原来古文还可以这样去学啊,这样学习古文倒也挺新鲜有趣的,同时又意识到古文原先就是没有句读的,如果要把一篇没断句的古文读通,那就得先读懂文意。这样既激发了

6、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也使文中字词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  二.用情境来引发情趣  学习古诗文,尤其是学习诗词时,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而设计精妙的导语是最常见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古诗文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前,班级里课前五分钟演讲刚好讲的是柳永的词,我趁此机会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柳永的词确实太深入人心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连苏东坡都想问一问,

7、自己的词和柳永相比怎么样。于是他就问一个幕僚“我词何如柳七”,幕僚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回关西大汉,拿起铜琵琶、铁绰板,来唱一唱吧。当下班级不少男同学纷纷摆出横拿琵琶的姿势,吟诵道“大江东去浪淘尽……”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可见,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去诗中寻情觅趣。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5  在古诗文的教

8、学过程中,还可以巧妙设疑置问,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的过程中,有一位老师就布置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写出了轻松愉快的情调,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浣衣’的女子,她们所洗的是谁的衣物?表现了她们什么样的情感?”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