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研究

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研究

ID:23802672

大小:583.72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1-10

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研究_第1页
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研究_第2页
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研究_第3页
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研究_第4页
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发展历程看,一国或地区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在工业化推动下,必须同步推进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互动发展。河北省地处沿渤海、环京津的独特优势区位,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进程是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城市集聚和吸纳能力日益提升,特别是在近年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推动下,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新突破。2012年城镇化率

2、达到46.8%,城镇数量和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1.99%、52.69%、35.32%。但与全国整体水平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当前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仍较落后,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仍然占据着经济的主导地位,城镇化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状况还没有改观。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结构失衡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阻碍着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问题突出且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双重困境下,在资源短

3、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下,河北省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城镇化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正如中共十八大所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1]2013年张庆伟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今后五年里要“深入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2]1河

4、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经济社会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的支撑。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深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探索出推动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的基本思路,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综述在世界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实践过程中,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发展中的产业、人口、空间等结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论述。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务紧迫,国内学者也越来越注重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1.2.1经典

5、理论综述1.2.1.1二元结构理论威廉·刘易斯(1954)首次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该模型将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概括为两个部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农业部门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收入非常低,在现有的工资水平条件下可以无限供给。随着工资水平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向现代工业部门集中。[3]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1961)对刘易斯的理论进行了完善,强调农业部门生产“农业剩余”的多少是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戴尔·乔根森(1967)认为只有当农业部门的发展满足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出现剩余时才会出现工业部门的发展。

6、[5]1.2.1.2非均衡发展理论弗朗索瓦·佩鲁(1955)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分布并非是均衡的,而是先出现一些主要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上的增长点。随着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在某地区的不断聚集,经济活动中心即增长极逐渐形成,并逐级向外扩散,带动其他产业和地区的发展。在增长极产生及向外扩散的过程中,资本和人口、生产和贸易等的聚集范围不断扩大,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6]20世纪60年代,约翰·弗里德曼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拓展了“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活动在区域中具有强烈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核心区的不断强化会带动边缘区的发展,最终形成

7、一个功能密切联系、协调均衡发展的区域系统。[7]2第1章绪论1.2.1.3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威廉·配第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一书中论述了产业间的收入差异,认为制造业比农业能得到更多的收入,而商业又比制造业得到的收入多。正是收入的差异驱使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20世纪30年代,费希尔确立了三次产业分类法,并且他把产业结构演变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食物在需求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劳动力转移非常艰难;第二阶段则以纺织、钢铁等制造业为主,农业劳动力不仅向制造业而且向服务业转移;在第三阶段,制造业逐渐失去主体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