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

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

ID:23802376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_第1页
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_第2页
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_第3页
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_第4页
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  [摘要]地方理工科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目前处于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源质量较差,培养条件落后、培养模式单一和就业率低。要摆脱当前的困境,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创新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加强学科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突显专业特色。  [关键词]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4-0086-02  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十多年

2、来全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我国许多地方高校增设了应用物理学专业,有的地方高校是将原来的物理学专业改为了应用物理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教育人才,确实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发展贡献了力量。然而,近年来地方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发展境况并不良好,有的甚至处在停办的边缘。地方高校如何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情况,创新办学理念,实现应用物理学专业持续、协调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专业的现状  (一)生源情况6  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下,学生的就业和工作受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

3、地方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生源状况一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情况不很乐观,因此,报考该专业的生源严重不足;2.该专业录取的多数学生是由其他专业调剂过来,学生整体素质较其他工科专业差,学习兴趣不浓;3.应用物理学专业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深奥,部分学生只想拿文凭,学习缺少动力。  (二)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地方高校大多是近几年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科教学、科研资源相对短缺,仪器设备、教学设施、实习实践基地等基础平台都比较落后,另外,一些学校内部资源也多数偏向招生好就业好的其他工科专业

4、,对应用物理专业学科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小。因此,地方高校的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硬件条件普遍较差。  人才培养的软件条件主要是师资力量。地方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科的师资情况基本类似:多数教师来源于综合大学或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方向的基础物理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应用技术教学基本不能胜任;新引进的专业教师,没有受过专门教学训练,缺乏教学经验,另外,由于该专业科研硬件短缺,应用性的科研也无法开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薄弱。  (三)培养模式  大多数理工科高校中的应用物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基本相同,大致上按照“厚基础、宽

5、口径”6的培养目标安排课程,课程设置主要由公共基础课程、物理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方向拓展课程(不同院校设置不同)三部分组成。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些学校理论课程偏多,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本又变成了物理学专业;而有些学校专业方向课程偏多,又不可避免地倾向某个工科专业,使得应用物理专业变得不伦不类。  (四)就业情况  就业是所有学生和家长以及培养单位最为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应用物理专业就其目前的培养模式来看,它与工科专业的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较工科专业学生强,但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训练较少,尤其是实

6、训方面较为欠缺。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强,就业竞争力较弱。从近年来应用物理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真正在应用物理专业方向就业的学生数偏少,大部分学生选择与物理相关的其他专业就业,如:通信、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另外,从考研情况看,地方理工科高校中的应用物理专业继续选择物理专业攻读学位的学生寥寥无几,绝大部分都选择了其他相关工科专业。  二、地方理工科院校应用物理专业的发展思路  (一)创新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对国内外应用物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研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地做出判断,确定既符合社会

7、实际需求、又紧密结合校情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和培养特色,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突出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6  (二)革新教学内容,提高培养质量  课程设置中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原则,设计“平台+模块”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两阶段培养模式。“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逐层递进,共同构成必修课,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模

8、块”主要包括专业方向模块和任意选修课程模块,它们共同构成选修课,主要实现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层次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特征和“强能力”的培养目标。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发展  大力提倡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