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98289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彰显个性,让数学教学更有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彰显个性,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落实到数学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定个性目标 过去我们在教学上一贯采用“一统”到底的格局,而从不顾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消”的局面,这样也影响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2、,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目标分层教学。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学习目标就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会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了解近似数保留到某一位所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后,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3)会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讨论已经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的取值范围。上述三个目标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拓宽知识面、培养智能的要求,涵盖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各个层面:(1)、(2)两个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实现的共同要求,(3)是学有余力者实现的目标,又是中等生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定位,能满足不同
3、学生的学习要求,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5 二、施个性教法 1、层次不同,“教”与“学”的比例不同。 一般来说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层次掌握不同的教学比例,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和“学”应并行,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尽量缩减“教”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学”重于“教”,在
4、教学中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 2、性格不同,对策不同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差异在教学中的积极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对策。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好动型”学生,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可采用“以动制动”的方法,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
5、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思考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马虎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学习型”5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并较好的为教学服务。 3、提供空间,张扬个性 正因为有了个性差异,我们的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才能保证让不同个性的人成为不同的角色,保证社会更好的运转。学生的个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其广阔的天地。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为加深学生对倍的认识可以设
6、计如下环节: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两行物体,也可以用笔画圆或正方形等表示,要求第二行是第一行的两倍。任意请一位同学拍掌,另一位同学拍的掌数必须是他的3倍。任意请一位同学说一个数字,另一个同学说的数字是他的4倍。学生自由学习摆两行或画两行,但必须是第一行的几倍,再说给全班同学听。这样的学习,学习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乐学并且效果好。除了课堂以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和提供更好的平台,(下转第72页)(上接第70页)让个性有更好的空间和舞台,例如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还可以利用数学园地开辟“我对数学的创
7、见”、“一题多解”、“数学擂台”、“聪明屋”等栏目,展现独特见解。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生活,开展与数学相关的调查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三、行个性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只有让评价也因人而异,才能收到最优化的评价效果。
8、根据评价的对象来分,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