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历史语境论下的清末预备立宪

简谈历史语境论下的清末预备立宪

ID:23792813

大小:6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0

简谈历史语境论下的清末预备立宪_第1页
简谈历史语境论下的清末预备立宪_第2页
简谈历史语境论下的清末预备立宪_第3页
简谈历史语境论下的清末预备立宪_第4页
简谈历史语境论下的清末预备立宪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历史语境论下的清末预备立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历史语境论下的清末预备立宪导读:怎么写作好清廷和立宪相关方面的论文。本篇历史语境论下的清末预备立宪中的范文格式标准希望会对你的写作带来参考帮助以解你的写作忧愁。摘要:对于清末预备立宪,传统学界大多对其进行历史的辉格解释,以此得出其与近现代西方宪政精神相悖的结论以历史语境论来分析清末预备立宪,更能还原历史于真实.清末预备立宪,是清廷体制内新政改革失败后启动的一项政治体制本身的改革.由于救亡图存实用价值使然,源于近代西方的宪政被引入清末时期的中国后,其本意发生了变异由于现实需要,清廷选择了将官制改革作为

2、清末立宪预备工作的最优选项.预备立宪后的清末皇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从对宪政再加工的译语世界中走出来,或许对当下中国依法治国建设具有更为新鲜的意义.关键词:官制改革新政预备立宪历史语境中图分类号:D912。1文献标识码:A:10040730(2015)06012608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廷颁行预备立宪谕令,从而开启了近代中国仿行西方宪政的曲折历程.从源头上看,近代中国宪政不是内生的,故清末时期将其称为仿行宪政,而仿行宪政的直接动是为了救亡图存,该等观点理论上由进化论的话语逻辑而

3、得到了证明实践中有日本明治维新二三十年来的成绩为证,这也是中国维新运动兴起于甲午战败后的真正原.但有意思的是,当谈起清末预备立宪,今人自会联想到骗局、闹剧等相关语词.为什会有这样的联想?这源于传统学界一直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件事实: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岁月的洗礼下,这样的事实终成我们回望清末预备立宪的认知习惯.而这种认知习惯形成的理论基础用历史的辉格解释进行概括.谓历史的辉格解释,是论者用当下的眼光和立场,参照今日尺度去研究、评判过往历史用最为通俗的话语来描述历史的辉格解释,是以今讽故或以今非古.历史的

4、辉格解释,由英国历史学家特菲德创.19世纪初,英国辉格党的一些历史学家站本党的政治立场上,用当时的眼光和立场进行历史创作,以颂扬辉格党的历史功绩.由于反对这种历史研究方法,1931年,特菲德专门出版了《历史的辉格解释》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历史的辉格解释概念.氏指出:历史的辉格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参照今日来研究过去……通过这种直接参照今日的方式,会很容易而且不抗拒地把历史上的人物分成推动进步的人和试图阻碍进步的人.这里的谬误于,果研究过去的历史学家心中念念不忘当代,那,这种直接对今日的参照会使他越过一切

5、中间环节.虽然把过去与今日直接列的做法能使有的问题变得容易,使某些推论显而易见,但这必定导致过分简单化地看待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必定导致对过去与今日关系的彻底误解.历史的辉格解释语词,当代西方科学史文献中是极为常见的,且某种程度上成为历史研究方法的贬义词.虽当下大多数国人对历史的辉格解释概念不甚了解,但实际生活中却对我国历史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历史的辉格解释.对于清季十年的变革,法史学界的相关评价也十分有意思.对于清末修律变法,学界基本上给予了正面评价.但对于清末十年变革核心部分的预备立宪,却给予了否定法

6、性评价.这一否定性评价似乎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那是清末修律变法本是预备立宪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对一事物整体和部分的评价截然不?毫无疑问,那是历史的辉格解释作祟.显然,还原历史事实于真相的最办法,是自身必须量地进入特定历史的场景或语境中去观察、去研究.为语境确定了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和历史中占据的具体位置,进而以据此说明事件的功能性相互关系.此,从对学术追求的方面而言,我们需要历史语境.值得追问的是,为何传统学界大多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笔者以为,这是为持该等观点的论者对西方宪政情有独钟,其是站西

7、方宪政的立场上评判清末预备立宪的,指出以泰西国的宪政到了中国后出现异化,是为那是清廷最高统治者为了消弭革命以保全自身而导演的一场闹剧.笔者也不否认,兴起于近代西方的那种通过效力足以约束最高统治者的宪法来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政,是目前人类文明最高智慧的结晶,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果拿着这样的尺度去衡量清末预备立宪,会陷于历史的辉格解释陷阱.为你是用西方的宪政价值观,且仅以西方的宪政模式去评价和衡量清末预备立宪,这直接忽略了清廷决定预备立宪的种种复杂的中间环节.虽然把清末预备立宪与西方宪政直接列

8、的做法,能会使有的问题都变得简单,但这必定导致过分简单化地看待清末预备立宪,也必定导致对清末预备立宪的彻底误解.此,欲正确认识和理解清末预备立宪,我们必定要走进清末历史语境中去.二自1840年第一次战争后,清廷统治下的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且这种侵略持续存.持续的帝国主义侵略,使当时中国国家主权失使国家处于危亡边缘.此,不管清廷最高统治者愿不愿意变革,危机摆那.危亡的关头,清廷选择了变革,遂清末洋务运动随兴起.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清末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