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ID:23757383

大小:7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0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_第1页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_第2页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_第3页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_第4页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悲歌:谁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作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edu10教育悲歌:谁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第三章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一)创造力不仅与知识、思维、智力以及家庭、社会、文化有关,还与个性特征有很大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斯坦伯格教授认为,个性的一些方面在创造性活动中起着与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同样重要的作用。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没有能力改变社会和文化,但可以培养孩子的个性特征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影响孩子创造力的个性特征主要有:1.好奇心与兴趣。好奇心直接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力。丁肇中教授在实验室仪器旁一守就是几天几

2、夜,置其它一切于不顾。当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的回答是:“一点也不苦。正相反,我觉得很快乐,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他还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可见,好奇心、兴趣和事业心,有着密切的联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在中国家喻户晓:“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而那1%的灵感才是关键。”灵感来自哪里?灵感来自兴趣。2.敏锐的观察力。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科学发展史上占

3、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牛顿在科学上能够取得这么多的重大成就,不是偶然的。这是他善于观察思考,勤奋刻苦钻研的结果。年轻的时候,牛顿就非常注意观察自然现象,不管什么事都在心里问个为什么。3.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科学,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还要善于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据传说,一天傍晚,牛顿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刚好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觉得很奇怪,苹果为什么掉在地下,而不向天上飞去呢?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思考和研究,牛顿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为什么掉在地下,而不向天上飞去呢?”这个问题今

4、天看似在简单不过了,但在当时无疑是个怪问题。有一企业管顾问师,他看到一个企业家在餐厅的角落独自喝着闷酒,愁眉不展。顾问师向前道:“你一家有什么难解的问题,让我来帮您忙吧!”企家家看了顾问师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这位热心的顾问题掏出名片,要这个企业家明天到他办公室一趟。次日,企业家依约前往,但顾问题并没有替他做诊断分析,只要求他一起到附近某处。企业家不知顾问师胡卢里在买什么膏药。顾问师用车带他到荒郊野地,顾问师下了车,指着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躺在这里的人统统是没有问题的,不管您的问题怎么多,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企业家这才恍然顿悟,立刻心悦诚

5、服地接受顾问师的诊断与辅导。我们不怕学生有问题,怕的是学生没问题,发现不了问题。4.质疑。学贵有疑,学贵质疑,尽读书不如无书。科学是在质疑中进步的。质疑就是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都流着叛逆的血液。《留学美国反思北大》一文说道:而林林总总的科学文献中,有对的,有错的,所以读科学文献,要怀疑、要分析、要推理、要就事论事、和要旁敲侧击,要“教育悲歌:谁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教育悲歌:谁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作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edu10不信邪”,要以“我”为主。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中,读文献才是重头。发展快一点的

6、学科,如生物,研究生课程常常没有教科书,只有文献,甚至于象听科学报告一样,十几位老师轮流传,每个老师讲他那一方向的科研,留一堆令人头痛的文献。……我因转学生物物理而旁听了一年的遗传学,就是这种风格;第二年正式选课时,发现内容已经有了许多更新,文献有一半是新的。有的老师还要故意给学生指定“牛屎”文章请学生分析,让学生上上大当,让我们明白即使是科学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和撒谎的地方。诺贝尔奖获得者敢于向传统的理论发出质疑,他们不盲目地迷信于现成的发现或结论,而是用其不同于前人的方式发现问题并解决。丁肇中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他曾说“创造发端于质疑”。在美国密执安大学期间,他提出的问题

7、往往要使教授们深思熟虑后才能解答。在他发现J粒子的实验准备工作时,是粒子物理学界停滞不前10年时期。丁肇中没有被风行一时的观念所束缚,正是在SU(3)对称性理论及粒子物理界的阵阵凯歌声中,开始他从事高能物理学科学形容的实验生涯。差不多经过去10年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972年11月12日向全世界宣布,一种未曾预料过的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被发现了,这推翻了过去认为世界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理论,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物理学的十一月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