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56824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幼儿美术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美术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摘要】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展自我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情绪,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我们也才能够看到更多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童画。【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提问;有效性;因材施教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样问,“一石激起T层浪”,那样问,“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策略。本文通过现阶段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提问现状和有效提问策略两方面的论述,进一'步强调提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巧,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的提问应抓住关键,激活经验,把握时
2、机,启发思维,才能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一、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一)无效提问较多,无法激起活动兴趣像“喜不喜欢?漂不漂亮?想不想?愿不愿意”这些无效提问充斥着课堂。教师这种口头禅似的提问,早已让幼儿形成习惯性的回答,教师问得越积极,幼儿感觉越无趣,因为答案永远只是一个,没有其他的选择。而我们分析,这些无效的提问其实已成为教师个人的教学过渡语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问,而只是教学连接语。(二)问题层次偏低,没有形成认知冲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幼儿都能够简单的回答出来,并没有认知和质疑冲突存在,所以幼儿观察和比较的兴趣不能有效激发,
3、教师对于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只是使用简单的集体应答,从而让幼儿的思维出现虚假活跃,要想做到对幼儿观察兴趣的真正激发,则应该扩大幼儿观察视野和比较范围,从而真正做到启动幼儿思维模式。(三)提问角度单一,缺乏生活经验联系《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这就是提倡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而美术教育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才能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才能使幼儿的生活成为美术活动的生存点。很多时候,教师的提问会忽略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激活,使提问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认为,激活了幼儿的
4、生活经验,就像找到了幼儿艺术创作的源泉,幼儿才可能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去。(四)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统一0标指向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很大。一种现象是看到哪里问到哪里?“这是什么?像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至于,这些提问到底是根据什么需要来设置的,这些提问与目标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很少有教师会去思考。另一种更是随心所欲,毫无头绪。有时一连串的问题,找不到一个共同指向的目标,如《各种各样的鱼》,教师提问:鱼是生活在哪里的?海在哪里?海里看不看得见鱼?海水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不知道教师通过提问想要解决怎样一个问题,孩子也会因此而糊涂,本来清楚的概
5、念反而被老师的提问搞混了。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发现了上述问题后,我园教师就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就其中一些相对突出的现象进行讨论。(一)紧扣0标点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在教学方案中,我们认为关键问题应该被写入其中。教师要保证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有至少一个或一组关键性的问题加以剖析和解决。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应视幼儿的情况再提出一些临时性的问题,但这些临时性问题也应该是对关键问题的深化与补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找准连接点一一巧在设
6、计问题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的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处提问。我们知识,大多数的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而对于教学环节而言,应该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在提问上就要体现由此及彼,承上启下的作用。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认识事物的特点,只有在生活经验支持下的提问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所以教师要熟悉上课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断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大班的美术课中有一节需要让幼儿画下我们做的各种动作时的姿势。首先我采取了玩木头人的游戏,让幼儿一边念的时候一边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等到喊到123的以后,大家都不许动,保持原来的那个动作。然后教师做摄影师把它拍下来现场记
7、录(画)下来幼儿的动作。以此来让幼儿欣赏大家做的各种动作,然后又引导幼儿自己去画你刚才做的动作和看到的动作,自己也可以想几个动作出来画下来。幼儿接受学习的内容的情绪明显高涨,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在再度自我创作。(三)突出疑难点一一精提问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解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精惦设计问题。(四)抓住发散点活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幼儿发散性的问题,给不同层次的、不同能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以更多的思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