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55457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9
《试析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析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提问作为幼儿园教学的手段之一,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课堂上看似问答频繁,实际上教学实效性不强,削弱了幼儿回答问题甚至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先提出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对措施,尝试探宄出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存,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己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以下笔者谈谈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课堂提问进行合理设计,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保证课堂的质量,促进
2、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1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1.1提问的质量低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需要幼儿进行深入思考,随u就能回答的问题很多,教师习惯用“喜不喜欢”、“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等来进行提问,幼儿不假思索就能机械地对教师的问题进行附和,而且答案通常是“喜欢”、“好”、“对”、“是”等肯定回答。有些问题多是认知性的,都是非常细节化的问题,缺乏启发性与人文关怀。教师所提的问题智力价值与思维的含量不高,幼儿的回答也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没有给幼儿留下创造的空间。如“小袋鼠说丫什么话?”、“小猴子是怎么回答的?”等。1.2提问的次数过多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用提问来贯穿
3、整个教育过程,在十多分钟的教学活动中,有时提问的次数多达二十几次。如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发生Y什么事?角色开始做Y什么,之后遇到丫什么事,最后乂怎么样呢?角色的对话是什么啊等。在提问中,教师存在着话语霸权的现象,阻碍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严格控制教育教学活动,按照预设的教学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牵着幼儿被动地学习。适量的提问赋予幼儿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过多的提问反而使其作用弱化,导致幼儿没存时间深入思考,甚至适得其反,让幼儿疲于回答这过多的问题,不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1.3提问只针对少数幼儿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4、不应只针对少数幼儿,每一个幼儿都是价值平等的主体。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Y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一般会指定那些“聪明”的幼儿回答问题,从而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教学计划也能如期完成。有些幼儿甚至连续4〜5次回答问题,而一部分幼儿得不到关注,没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由于教师再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不平等现象,导致有些幼儿没回答问题,并非回答不出,而是不敢或者不愿意参与,这部分幼儿逐渐被教师边缘化,丧失了学>』的积极性。2教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2.1教师提问要右开放性与层次性首先,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充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启发其思考能力。因为在这一阶段,幼
5、儿想象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定时,应该多考虑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提??,使幼儿能够从多种角度、多种思维方式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具体的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问一些能够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问题,比如“小鸡是怎样孵出来的?”“小乌龟为什么爬得很慢?”等这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能够给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闷题耍具有层次性。教师在提问中要尽量联系幼儿己有的生活经验,把问题设计得更具层次性,使问题层层递进,结构严谨。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的小班幼儿,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往往直观且简单。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重问题巾浅入深,通过一步一步
6、阶梯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学>』分类”环节中,教师提问:“谁能把四方卡片和三角形卡片拿给老师?”当幼儿己经分好卡片的类别后,教师再提问:“谁能把红色的三角形卡片集合在一起?”在幼儿按颜色完成二次分类后,再提出问题:“你们能按卡片的大小排序吗?”教师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于幼儿的经验缺乏,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只处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教师提问时,问题的难度要循序渐进,为幼儿构建合适的支架,拓宽幼儿思考的范围和深度。2.2问题要适量适时教师滥用提问,不仅没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反而会使幼儿产生厌倦感,就算是再有趣的故事、再好的话题都不感兴趣了。教学中提问的时
7、机也很重要。首先向幼儿创设出特定的情景,再呈现问题,但是所提的问题要能得到幼儿的认可或者激起幼儿的兴趣,否则幼儿就会对教师所创设的情景打不起精神,也就失去Y深入思考的动力,那么提问也只是流于形式,其作用没有落到实处,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体现幼儿的实际需要。2.3巧问引出师幼间的对话在教学中要使师幼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建构,最终达成视界融合,这就需要教师巧设问题,启发幼儿的智慧,保证师幼问、同伴间的存效交流。巧问中要鼓励幼儿独立去发现并提出问题。教育的主体是人,师幼间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