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

ID:23749794

大小:6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0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  _第1页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  _第2页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  _第3页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  _第4页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  _第5页
资源描述: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  摘要:民国《良友》画报是建构上海街头文化的印刷文本。编辑者采用平民化的传播技巧,尽力捕捉中下层市民及乡下人的街头生活图景,以故事的叙说方式和图文的双重表述体现媒介的民间立场和大众话语趋向,建构了在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和市民文化景观,典型地折射出编者在上海现代性背景下的媒介伦理及其精神焦虑。  关键词:良友画报;图像;街头文化;比较传播    随着李欧梵的现代性建构阐释和马国亮的文化回忆,《良友》画报便被作为一代文化的符码,成为学者笔下如火如荼的研究话题。《

2、良友》画报建构了现代性的上海,这是大家的一致认同。可在建构手段的研究上,大都集中于西方文明的现代图景,而忽视了中国文化母体的渗透。我认为,《良友》所描述的西方文明,只是为上海都市文化的立体叙述营造了一个文化语境和对比参数,生产场域的根本资本还是上海的街头文化。  都市文化是各阶层所创造的文化现象,作为都市文化最重要的部分——街头文化不仅是在“街头”这个公共空间对于市民百姓日常生活的记录,而且寓含着市民为生存空间的争夺和反抗而与政治空间联系起来的历史进程。因此,街头文化为公共空间、下层民众、大众文化和地

3、方政治等方面的关系考察提供了新的阐释路径。而清晰描绘这条路径的工具便是文字与图像,《良友》就是一个所需的最佳个案文本。  《良友》画报于1926年创刊于上海,至1941年停刊,1945年又续出一期。与其说它图像了一个现代性的西方,不如说它创造了一整套关于上海20世纪20至40年代街头文化在商业经营、日常生活、大众娱乐等公共空间的阐释。    一、《良友》画报视域中的日常生活空间与消费文化    就任何城市而言,市民是街头的主要占据者。中外人口的大量涌入,尤其是难民的到达,致使上海人头攒动。“20~30

4、年代上海现代化运动的历史进程,是由上海各阶层几百万市民平凡普通而又极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编织而成的。”其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及谋生等物质、艺术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演绎着上海都市的现代性实践。  主题专栏是《良友》常用的传播手段。主编马国亮策划了“上海地方生活素描”专题栏目,约请文学名家撰写上海消费文化的方方面面,曹聚仁《回力球场》、穆木天《弄堂》、洪深《大饭店》、郁达夫《上海的茶楼》、茅盾《证券交易所》分别刊登在109~113期,描摹了30年代上海大都会吃喝嫖赌、纸醉金迷的社会生活情景。  法租界的回

5、力球是上海市民最乐于的赌博活动和消遣方式。对此,曹聚仁在《良友》109期《回力球场》写道:“在上海这大都市里,这一类陷阱很多很多”;“一进回力球场……他如同喝醉了酒,一切节制的力量都消失掉了。”这种现象是现代性消费意识形成过程中刺激下所激发的心理追求,它们曾催生上海消费文化的畸型发展。  第113期茅盾《证券交易所》也是一个对上海社会生活侧面的剖析,并敦请漫画家陆志庠画了几张速写,一同刊载。文章写道:“池子里的做交易的叫喊是旋风似的,海潮似的。”而交易所里却传播着无稽的谣言,它们吹进交易所里会荡起债权

6、涨落的大波风。于是,“人们是在谣言中幻想,在谣言中兴奋,或者吓出了灵魂。”  消费文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资产阶级时代,经济发展要求开发一切生产与消费空间。因而,使尽可能多的大众参与娱乐游戏,以博取更多的经济资本,这是娱乐文化生产商的最初动机。而大众成为娱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又是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时代特征——“娱乐民主化”。《良友》的历史效用,就在于揭露游戏中赌博的事实真相,并加以劝慰,引导大众的理性消费,正如曹聚仁在《回力球场》中所说:“你若耐性听的话,让我从球场老板的魔术说起;假

7、若不爱听,那请你不闻不问,不进回力球场是第一。”对上海流行的赌博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并将合理的阐释在印刷媒介文本上传播开来,改变人们对于赌博的期待,这是《良友》对上海都市文化消费空间的精心营造。  对于一个商品经济繁荣的上海大都会来说,去舞厅跳舞、去茶楼喝茶、去饭馆吃饭、去麻将馆搓麻将等均为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市民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此时的上海人秉承晚清上海人“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去最时尚的休闲场所,享受最西化的娱乐方式,在公共空间里实施奢靡性消费或炫耀式消费模式,以显示自己的阶层及身份。《

8、良友》“上海地方生活素描”专栏建构了中上层市民的消费文化,为下层民众的街头生活建构了对立的参照物,是对街头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充实。  刊登于第112期的郁达夫《上海的茶楼》营造了市民的社会交往空间。“中国人,差不多人人爱吃茶,天天要吃茶。”此时,茶还只是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吃茶”是人们的物质消费行为。然而,当“茶”被搬进了茶楼,“茶”被赋予了消费文化的意义,茶楼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也成为他们洽谈、获取信息的社会空间。郁先生写道:“上海的……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