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简析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ID:23738273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简析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简析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简析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简析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简析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析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韩愈,是我国古代文学家、政治家、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文人,积极主张以儒德治国。韩愈被委命四门博士、国子祭酒时,他热衷讲学,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及其主张。他尊儒斥佛,一生以卫道士自居,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并提倡尊师重道思想。韩愈一生都在探索教育,他对我国当时教育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韩愈提出以儒德治国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背景  韩愈生活在思想文化多元的唐朝,其以儒德治国思想的提出要从唐初恢复儒学说起。唐高祖李渊好儒学,于公元618年称帝建国。不久

2、,唐高祖颁令置办学校,开设太学生、国子生和四门生,下令各个郡县学都要招收学员,为儒学的恢复开了先风之气。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即位后,他认为不能废弃佛道而独尊儒术,因而促进了佛教的兴盛发展,使佛教与儒教并驱而行。但李世民实际上是极力推崇儒学的,他说过: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乌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旧唐书儒学列传》一书中这样记载: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鼓箧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可见当时儒学的地位得到提高,在儒释道三教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历史大变故安史之乱后,藩

3、镇割据,大唐由盛而衰,国力大大地削弱。朝内宦官专权、朋党争雄的政治局面,均对中央集权造成了极大的挑战。韩愈正是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期,他经历了代、德、顺、宪、穆宗这五个皇帝的先后执政。这时期的韩愈认识到要维护中央集权,就要从百姓的思想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因此,韩愈主张弃佛教、依靠儒家思想这两条措施来聚拢民心,以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一方面,韩愈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揭露了佛教的弊端,他认为佛教是造成社会动乱的根源,应该极力铲除;另一方面,韩愈提出对民众实施儒德教育以达到治国的政治目的。他认为儒学提倡仁义道德,认为以仁义道德为思想内核的儒德治国,对治理当时动乱的社会

4、是有效的。但是韩愈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直接导致儒佛之间矛盾的上升,激怒了以唐宪宗为首的统治者,最后还险些丧命。由于唐初的几个皇帝都信仰佛教,当时佛教盛极一时,而韩愈非得这么剧烈地反对唐宪宗等人祈求国泰民安、长生不老的传统项目,无怪乎唐宪宗要大动肝火,直接把韩愈贬至潮州边远地区去了。在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上,韩愈坚定道济天下之溺的政治理想,反佛兴儒,对民众实施儒德教育以达到治国目的的思想一直伴随着他。  二、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丰富内涵  安史之乱后,大唐迅速堕入由盛转衰、无法扭转的政治局面,朝廷内部政权腐败,外部土地兼并恶劣,转压在百姓肩上的赋役日显沉重。藩镇割据,又

5、给老百姓带来大灾难,因此,国家统一朝不保夕。此时的佛、道却格外盛行,寺院香火鼎盛,也威胁到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唐王朝日迫西山,迫使有政治理想的韩愈不得不去认真思考问题了。几经踌躇,韩愈撰写了一篇《原道》,描绘出他心中理想社会的蓝图: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这既是韩愈心中的理想社会,也是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的根本所在。韩愈坚信其为道易明,其为教易行,并为达到目标而不断地努力。韩愈以儒德治国的政治观点出现在他撰写的《州孔

6、子庙碑》、《谈荀》、《原道》、《原人》等文中,文章表达了他清政、忠君、重传统、兼礼法的新儒学思想。  韩愈倡导的对民众实施儒德教育以达到治国的政治目的,其实就是主张以道德感化并教育人。韩愈认为人都是可以用道德去感化并教育的。他还认为教育是改造心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实现使人心趋向善良,知耻辱而无奸邪。这是最彻底、最根本的积极解决办法,法律制裁是不可能办到的。韩愈主张对民众实施儒德教育的思想是针对反佛斗争而提出,实际上,韩愈还有另一番话是关于德治和法治的关系。那是在元和十四年(819),52岁的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一案被贬到潮州任刺史一职。他在《潮州请置乡校牒》中说:孔子曰:

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韩愈在这里引用孔子原话的前一半来表达自己对德治、法治关系的新见解,他认为政、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可以用来保护民众和保障社会安定。但是,政、刑的缺陷也很大,它不能使民众知耻。因此,国家如果要长治久安,就要开展教育,施行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德治为先,政刑为辅。如果拿韩愈以儒德治国思想与孔子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比较,可见前者显然带有政治倾向,更切合中唐社会拨乱反正的迫切需求,只可惜当时的韩愈遭到的反对呼声异常强烈,他的政治抱负无法得以实施。但据韩愈整个从政的人生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