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27212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中小学课题研究之“怪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小学课题研究之“怪现象”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学校和教师教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档次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不少的问题和弊端,课题研究“有形无神”,形同虚设,如不加以改正,会滋生很多“后遗症”,必然对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 校长“真参与假研究”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作为校长,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和管理水平,校长的能力往往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方向。同时,校长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领头羊,在广大教师中
2、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示范力和引领力。当前许多学校的课题都是以校长作为课题主持人和第一负责人,校长担任课题研究总指挥。从组织课题组成员,统筹协调工作分工,再到筹划项目资金,为课题研究提供“后勤保障”,校长具有一般教师不具备的角色优势,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但实际上,校长“真参与假研究”的现象比较严重,校长名义上是课题负责人,真正的投入实际过程研究的却是凤毛麟角,“只搭台不唱戏”。他们大多只出现在开题会和结题会,大讲理论道理,喊口号,施压力,赶进度,几乎不参与课题研究实践,不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不撰写相关论文,最后却拿着以自
3、己主持的结题证书装门面,打着“科研兴校”6旗帜,当成提拔、晋升或者评选优秀校长的资本。诚然,这种校长的工作是没有指导力,更谈不上说服力,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虽然这样说很多校长很不乐意听,但这种校长确实有存在。我们要摒弃这种“真参与假研究”的怪现象,希望校长要有担当意识,强化课题管理培训,全程关注参与课题研究,树立模范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搭建课题交流学习平台,施展个人教育才华魅力,潜心投身于学校的教育科研,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引领和激励年轻教师,不仅能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还能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4、教师“少数人干多数人看” 笔者曾经参与过一个省级课题,申报书上填写的课题成员达15人之多,这当中行政领导占几个名额,跟领导关系较好的老师再挤占一些名额,细数一下,“葫芦串”式的课题组真正在搞研究的也就3、5人,水平参差不齐。分工没有真正落实,呈现“多数人看少数人干”的怪现象,工作很难有实质性进展。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认识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支撑力度不够,理论学习随意性大且不系统。缺乏课题意识和理性思考,对于研究中涉及到一些相关的理论术语不能作深刻理解和细致分析,遇到实际难题就避让退却敷衍了事
5、。其次是实践操作方面问题,一些老师把课题研究等同于领导听课评课、同事群体诊断、自我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等环节,一开始“轰轰烈烈”6,慢慢的一些老师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以各种理由为借口缺席教研活动,热劲全无。最后,仅仅依靠课题组中有进取心的、热爱科研的小部分人撑起大旗,从课题选题论证、填写申报表、制定方案、问卷调查设计和评价量化、诊断课堂教学、查阅文献资料等等,直至课题成果整理汇总、撰写结题论文等都是一手操作,其他人只是象征性的开一堂观摩课或者到结题时提交一篇论文就算修成正果,最后照样也可在结题证书上刻上自己的名
6、字。这种“少数人干多数人看”单兵作战式的课题研究,缺乏协作意识,少数老师忙忙碌碌,教研素养和专业得到提升,多数老师碌碌无为,挂空名坐享其成,终究是课题研究的“过客”,名不其实。因此,在课题组时,应严格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思想素质好、协作意识强,态度端正,乐思爱学,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的教师:也可以采用“竞聘上岗”制度。经过个人申报、理论考核、研前答辩等程序按要求组成课题组,能者上庸者下,分工合作优劣互补,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年轻教师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研究“重成果轻过
7、程” 在一些区域教研交流过程中,看过很多学校的课题成果集,发现很多学校课题研究水货多干货少,看似外表华丽,实则内容虚华,粗制滥造,课题论证不到位、目的任务不明确、研究过程不规范、研究成果认定不清楚,经验成果不实践推广,实际上是“为课题而做课题”。“课题成果是个筐,只要相关都可往里装”,呈现出“前期申报高调、过程虎头蛇尾、课题成果一箩筐”的怪现象。正如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有课题没问题,有温度没深度”,很形象形容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的弊病。例如,笔者学校曾承担过课题“新课程下农村普通中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在研究过
8、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课题成果几乎罗列了一个学年所有教研活动的材料,优质课比赛、实验教学交流周活动、教学设计、教师讲座、听评课记录、教师和学生获奖奖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等内容,有的根本与课题研究本身无关,研究成果泛化,就像一盘教研“鸡肋”6,食之无味。其次,课题本身研究范围过于广泛,有效教学是大课题,内容涵盖面广,研究层次较高,需要一个较长的研究过程和一定的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