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工业杰出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工业杰出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研究在制订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与推进教学资源建设、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工作与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绩效与成果。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称化工专业)于2012年2月被论证确定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教高厅函[2012]7号),同年5月被遴选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湘教通[2012]266号),同年12月在2012级新生中选拔招收了第一个卓越计划实验班。通过对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近三
2、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和成果。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研究与实践1.1制订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基础。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根本,制订并优化了化工专业卓越计划2012和2013年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总学分为191.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课程40门、109.5学分,实践应用课程32门、72.5学分,公共选修课6门、9.5学分,强化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两大体系的相互交叉、融合。培养方案设置了基础科学课程18门、44学分,工程科学课程23门、51学分,校企联合课程18门、48.5学分;工程实践能
3、力培养课程12门、39学分,创新能力培养课程11门、20.5学分,促进了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了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合作不断线的课程优化配置。通过加大校企联合课程比重,突出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革新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和完善了校企合作3+1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共建基地、科技联合攻关、双向兼职、企业轮(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实践校企合作3+1联合培养模式。1.2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根本保证。通过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学院新
4、增教授7人,副教授8人;新进博士6人,改善了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的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同时,通过青年教师国内外交流进修(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6人)、企业脱产培训(3人)和企业技术革新与改造项目研究(24项)等方式加强了对现有师资的培养,提高了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卓有成效。《有机化学课程群》省级教学团队获教育厅继续资助建设,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主编教材1部,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化工原理课程群》教学团队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主编教材1部,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1
5、项。校企联合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初见成效。由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学院共同组建的《化工实习》教学团队,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主编教材1部,主讲企业实践课程4门,指导省内外学生13000多人次。由嘉兴桂联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与化工系共同组建的《化工制图与设计》教学团队,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主编教材1部,主讲校企联合课程4门。1.3深化课程改革与推进教学资源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与推进教学资源建设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环节。通过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充分利用
6、现代信息技术,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了以宽基础(44门、98学分)、强实践(12门、39学分)、重创新(11门、20.5学分)为特点的新课程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获教育厅继续资助,建设卓有成效;《化工原理》、《化工实习》等精品课程建设初见成效。且以系列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有力推进了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主编出版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实习》、《化工制图》等教材6部;基本完成了必修课程的教案、讲义、课件、项目案例、教辅资料、教学视频等教学
7、资源建设。1.4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途径。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绝大多数课程已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口头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化工原理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利用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增加了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和思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实施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人才培养,卓越计划实验班学生不超过30人并分组配备工程实践和创新训练指导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创新项目(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科研创新计
8、划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以及教师科研项目的参与与训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同时,通过实施科技创新立项、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专利申报等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