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媒介的现代性影响

关于手机媒介的现代性影响

ID:23723151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0

关于手机媒介的现代性影响_第1页
关于手机媒介的现代性影响_第2页
关于手机媒介的现代性影响_第3页
关于手机媒介的现代性影响_第4页
关于手机媒介的现代性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手机媒介的现代性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手机媒介的现代性影响  论文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手机大众传播特性的突显。手机人性化的传播方式,深得中国人的偏爱,并且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参与了现代性的建构。社会现代性出现了新的向度,亦即与传统中国社会颇多相似的现代性受到重视。手机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正是应了这种趋势,并且将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中国现代性的复苏。  论文关键词:手机;人性化;文化;现代性  2007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3.65亿户,自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移动电话用户5.47亿户,是增长最多的一年。可见,手机正在成为中国人占有率最高的媒介。由此我们认为,当一种媒介成为人们必备物品的时候,其特性将

2、会深刻地影响人们交往的方式,并反作用于使用者,使人们出现新的心理和行为,并最终影响整体社会文化。.L.编辑。  一、手机:人性化的“第五媒体”  台湾学者预言:“媒体传播的终极产品就是无线宽频网络加上大哥大影像电话,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各种资讯。”无疑,手机基本具备了这种终极产品的功能,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信息、娱乐、消费于一身,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使用这些信息。按照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延伸的观点。手机能够满足人的多种需求,对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予以多重弥补,因而成为媒介传播的“集大成者”。  (一)人际传播/大众传播  最初。手机是对电话无法即时接听

3、的修补,主要功能在于语音交流,属于典型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能够有效地实现互动交流,使意义得到相互理解;不过,其信息传播范围有限,容易受意见领袖的支配,而且容易造成基于知识差异的权力等级。  报纸、广播、电视都属于大众传播,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远方,对现代生活及民族、国家的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过,报纸、广播、电视一般只能被动接受由某个组织编辑的节目,信息被把关人过滤,并且维护社会既定的意识形态,受众没有权利自主选择信息。  计算机通过与互联网络结合,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单向性,增强了信息的存储功能。受众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信息,并且能够与个人或者群体进行及时交流。因此,互联网

4、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互融合,不过,其介质随身携带性能有所欠缺。手机在与互联网接合后,弥补了这一不足,从而达到了人与媒介的几近完美的交融。  手机短信使文字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既有大众传播的点对面功能,也有人际传播的点对点功能,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对接。只是手机短信息的在现实中的群发效果不明显,大众传播的性质不突出。新一代手机正在积极寻求与互联网的结合。一方面向图像摄取和传递功能发展,这不仅可以即时传播多媒体信息流,而且还具备了摄像功能,弥补了人类视觉获得信息瞬间即逝的不足;一方面向互联网的功能发展,不仅可以浏览海量信息,而且可以接收媒体信息,实现了影像的

5、及时传播。可以说,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融,并由一个单纯的语音交流工具,拓展为多媒体传播终端。  除了上述功能以外,手机还具备发送短消息、拍照、接收电子邮件、浏览信息、充当银行信用、接收电视节目以及其他已经开发或有待开发的种种功能。总之,手机的性能正是人类感官被工具弥补的终极体现,是媒介与人从分离到融合的一个端点。“手机随时(这是网络的突破)随地(这是手机的特殊功劳)能够获取任何信息的能力,把整个世界转化成一个随时向你做出回应的环境,至少是你想知道的事情做出回应的环境”。当大众传媒具备人际传播的功能之后,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进入了新的时期。  (

6、二)人机互动/人际互动  无论在操作层面,还是在内在特性上,手机均显示出较强的互动性。计算机基于比特的系统语言具有绝对的同质性,将一切事实均化为0/1两种符号;基于英语的大多数操作系统语言,是又一种同质化。如果说前者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被忽略,那么英语的同质化则是对其他语言的宰制。表意文字在这种同质化作用下,失去了许多原有的文化基础。相比之下,手机的输入界面更为灵活,由手指操作有限的功能键,特别是触摸式功能越过键盘,直接实现了人与机器的交流。在日本,由于文字输入困难,导致日本人不习惯使用计算机键盘,因而偏爱手机上网。对中国人来说,书写笔的文字录入方式,重新激活了汉字书法的某些

7、特性。手机的这种人机互动,在语言上能够突破英语的霸权统治,赢得了某些文化特征的复归。  网络基于音频、视频及时传递技术的点对点交谈以及聊天室的群体对话,增进了大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许多研究表明,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管理的科层化等现代性,导致人与人的交流减少,人们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热情降低。但数字互动技术似乎重新激起了大众交流的热情。他们不再囿限于传统社会的血缘群体,而是根据新的组织、地域、利益、兴趣等社会关系构建认同,形成稳定的虚拟社区。手机这种连接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媒介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参与交流的意愿。人们在互联网上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