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22786
大小:66.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0
《大历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精髓-张文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历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精髓(一)2008-09-30 摘要:人类发展的绝对无限性与人类生存资源的绝对有限性的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而贯穿其间的生存斗争则是人类文明进步基本动力。大宋和大明的灭亡造成中国思想界大反思,大反思推动了中国心学的出现。救亡先救心。宋时知识分子对战国时《大学》里的“正心”思想的挖掘及明时王阳明心学的出现,是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关节点意义的重要飞跃。它在理论范畴上完成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对接,在实践上也实现了从改造客观世界到改造主观世界的对接。这两个“对接”的完成,也就打通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循环
2、的基本链环。中国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知识体系,中国特有的精神层面的知识体系高于西方物理层面的知识体系。在这种知识体系的熏陶下,中国人学起物理层面的知识不太难,由此造成中国进步的速度也非常快。这归因于中国知识体系的上述优势,归因于我们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精髓。 目录 一、中国思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经验型思维 二、中国经验型的综合思维更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的“大学问”,是有立场的学问 四、解决中国的问题,要从中国的经验出发 五、当代中国理论成果要为中国人民服务,为中国国家利益服务 与西方文明比,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儒家文明的历史要久
3、远得多。五千多年能存在下来的并一直保持大国版图的资源丰富的国家,世界上没有几个,而靠自己力量保存其大国版图的国家,世界大概只有中国了——印度和埃及的大版图是由于英国的需要而保存下来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民族能在世界上在很长的时间内保存下来,是有理由的,就是因为有其长处及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长期保存下来的最重要的理由,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有其“长处及特点”。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中国思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经验型思维 人类发展的绝对无限性与人类生存资源的绝对有限性的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而贯穿其间的生存斗争
4、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底线和动力。毛泽东曾说革命不是绘画绣花,其实文明的成长,也不主要是一个绘画绣花的过程。后者只是前者的包装。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其文明成就曾引领整个中世纪的世界史。那时候的世界兴的是农业全球化,当时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石油,也不是天然气,而是耕地。所有的斗争便由此展开。从孝文帝,铁木真、努尔哈赤、以及对侵入西方世界的匈奴人,最后基本上都被迫卷入并采用农业生产方式,融入农业全球化。在当时,不融入农业全球化的民族多为农业民族所征服,正如从事农业的斯巴达征服从事工商业的希腊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东方人走在了前面,在这个进程中
5、产生的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主色调的东亚文明,在当时成了引领世界文明的“火车头”。 与西方相比,东方儒家学说可以说是一种更多地涉及精神层面的经验型学说,它不重视那些形式逻辑的辩论。儒家文化中也有重视形式逻辑的学说,但这不占主流——这与经验型思维在西方文化中不占主流的情形相似。先秦思想家曾有关于“名”“实”之争,就是形式逻辑和实际经验孰先孰后的争论,但最终都归入“以名举实”共识之中,认为逻辑必须与实际事物的真实性相对应,逻辑只是认识事物的工具而非事物本身。这在邓小平那里就直接表述为只重实效的“不争论”的思想。 这里说的“逻辑”是指重名轻实的形式逻辑,而不指后来出
6、现的“辩证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概念,相反“辩证逻辑”、“历史逻辑”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恰恰说明西方的形式逻辑在向经验回归。经验的过程就是人类认识中的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过程,毛泽东形象比喻说: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有许多事经验推得通,但逻辑说不通。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和而不同”、“打是亲、骂是爱”等,这些要是翻成
7、英文就很难:既要这样,又要那样,和了,还不同;打,还是爱?西方人较难理解。但这对中国人就很容易。对中国人来说,只有经验行得通的道理,才是真理。邓小平同志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农村中农民也常说:不要讲不打粮食的话,都是这个意思。“要管用”是东方人判断知识价值的标准。“四书五经”之所以被中国人列入至尊宝典,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经验之谈;《大学》之所以是中国儒生必修之书,就是由于它谈的是如何获取经验性知识的大方法。当然,这决不是说中国文化不讲原则,比如中国也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但中国人的“道”与西方的逻辑原则相比,有着浓重的经验色彩,是“实事”中的“是
8、”,是“格物”后的“致知”,是具体事物中的真理。东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