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ID:23701169

大小:87.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战争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奋勇杀敌的史实;2)、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认识国共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理念,培养

2、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2)、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学习。3)、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音乐、图片、讨论、阅读等,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及反思历史。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加深对这段惨痛历史的认识,激发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路线,开辟敌后战场,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3)、通过学习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和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

3、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应该向为了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奉献的仁人志士学习,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四)学情分析《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

4、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准备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重新整合教材,根据“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六)教

5、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5新课创设情境:播放剪辑的音乐《松花江上》,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导学生回忆该事件的时间,哪个国家侵略中国,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上的今天。在1931年前日本还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引导学生回答(多媒体板书)为什么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又一次发动侵华战争,是怎样侵华的?中国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结果怎样?引入本课学习。根据已有知识回答教师的问题,思考这场战争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复习旧课,整体把握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引导学生看书,同时整合

6、教材:1、勿忘国耻——日本野蛮侵华2、勿忘先烈——全民族的抗战3、勿忘荣耀——抗战的胜利4、勿忘使命——历史的反思整合教材,理清思路探究一:日本野蛮侵华问题设计:1、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材料引入:材料1: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1936年日本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既确保日本在东亚的地位,又向南方海洋发展。材料2:1929—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反革命围剿。材料3

7、:“所谓满蒙者,乃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外蒙古是也,”这里“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富,世之无其匹敌。”——田中奏折材料4:(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材料5: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1931—1

8、939年,苏联曾多次建议与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教师进一步总结。历史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根本原因: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困境;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冲击;有利时机:国共内战,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2、 日本怎样由局部侵华发展到全面侵华?全面侵华的标志?3、日本侵华期间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问题(2、3)引导学生看书回答,多媒体课件播放“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回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