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88652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 摘要:勤工助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育人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通过分析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勤工助学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勤工助学育人体系,通过强化几个模块来促进育人体系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让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逐步成长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2013)05-0261-02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简称新资助政策)。新资助政策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然而就教育的本质而言,资助是手段和途径,育人才是本质的目的,如何利用作为资助资源,使学生在物质上得到帮助的同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理想,自强不息,以切实达到育人的目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勤工助学的内涵7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
3、,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工助学工作通过将知识与实践相互作用的科学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锤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技能,达到资助育人的最终目的。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勤工助学作为一种成才方式,与学校的育人工作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受诸多主客观条件限制,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勤工助学意义认识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有50%左右的同学认为勤工助学会是困难生
4、组织,只是单纯以获取经济收入为目的,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去锻炼自己。而有些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动机不纯。过分看重勤工助学的岗位薪酬,在会内工作一切以酬劳作为前提而不愿意投身到勤工助学本身的发展和建设中。与此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勤工助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没有给予重视和肯定,没有认识到可以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坚强意志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得到提升和锻炼,他们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也没能得到加强,间接放弃了这一片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沃土。 (二)勤工助学会缺乏制度建设7 制度是为了
5、维护社团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定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制度以其指导性、约束性;鞭策性、激励性;规范性、程序性作为能够维持社团紧密型,团结性和方向性的重要保证,是保障勤工助学会能够朝着其内涵所规定的目标不断前进的重要环节。但根据各个高校的调研结果来看,勤工助学会的规章制度多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规范上,不能够与时俱进加入新的指向性章节,给勤工助学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三)勤工助学会岗位设置单一化 岗位是将勤工助学思想直接
6、付诸于现实中的重要因素,是勤工助学会实现育人功能的直接手段。新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勤工助学的工作重心应该由单一的学生以劳换酬模式向育人功能转变。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勤工助学的功能依旧没有转变,相应的岗位设置没有与育人功能所需求相结合,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劳务工作上,把学生当作了廉价劳动力。而单纯的劳务工作很难与学习、能力培养和成才需求相结合。 (四)勤工助学会缺乏系统性育人活动平台 勤工助学会作为一个社团,其具有社团的普遍性质,就是通过针对性的组织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勤工助学会的活动以临时组织或者
7、是学生爱好为主,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以育人为目的进行有效设计和策划。这就使得勤工助学会的工作丧失了一个重要的育人平台。 三、以育人作为目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构建7 根据当前资助体系下对于勤工助学会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研究勤工助学工作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间存在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育人功能为目标,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协助学生成立勤工助学会,设立学生自我管理岗位协助指导老师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参与各用人部门勤工助学人员的宏观管理,并在勤工助学会的平台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
8、动。在这个过程中勤工助学会根据学生自身需要将意见反馈给资助中心,资助中心负责协调用工单位设立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所帮助的多元化岗位,通过岗位的合理设置反作用于学生,学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将信息反馈给资助中心,以便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这样的信息双向流动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良性的、健康的循环体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