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与喋喋》教案

《娓娓与喋喋》教案

ID:2368847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娓娓与喋喋》教案_第1页
《娓娓与喋喋》教案_第2页
《娓娓与喋喋》教案_第3页
《娓娓与喋喋》教案_第4页
《娓娓与喋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娓娓与喋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娓娓与喋喋》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一、了解及其创作特点。二、理解课文的结构思路。三、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课文的语言。[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使其掌握基本的鉴赏语言的角度、方法。[教学方法]讨论点拨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说话是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有的人说话娓娓而谈,意味深长,有的人说话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其实说话的形式有好多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的《娓娓与喋喋》这篇课文。二、介绍(出示投影)余光中,1928年生,诗人、散文家

2、、文学评论家。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千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3、。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

4、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娓娓与喋喋》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对两人对话、几人聚谈、自我的沉思默想等说话形式的分析鞭辟入里,或妙语解颐,或善意揶揄。的学识、智慧、才情、文采自然流露,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三、具体研习课文思路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读。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初步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3?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提问:从结构方面来讲,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讨论后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归纳:本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主要说人的一生说的话很多,说话的多少、目的

5、等因人而异。这段起引入话题的作用。第二部分(2—8段)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对两人说话、几人聚谈、自我的沉思默想三种形式进行分析。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2、3段)对两人对话的谈话形式进行了分析。第二层(4—6段)对几人聚谈的谈话形式进行了分析。第三层(7—8段)对自我的沉思默想这种谈话形式进行了分析。四、品味课文的语言和写作特点1?著名文学评论家楼肇明这样称赞余光中的散文“气势宠大,语言犹如阅兵方阵,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并具有深刻的幽默感”。你觉得是不是这样?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作适当点拨

6、并补充。举例分析如下:表现气势宏大的句子有:(1)说话,有时只是掀唇摇舌,有时是为了表情达意,有时,却也是一种艺术。(2)谈话的主题随缘而转,愈滚愈大,众人兴之所至,七嘴八舌,或轮流坐庄,或旁白助阵,或争先发言,或反复辩难,或怪问乍起而举座愕然,或妙答迅接而哄堂大笑……(3)无所为的闲谈、雅淡、清谈、忘机之谈几乎是不可能了。(4)现代人坐上计程车、火车、长途汽车,都难逃噪音之害。点评:这四句都排列了一些整齐划一的词语,形成一种宏大的语言气势。(1)句从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