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78022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关于仁义的内外、人我之争及其意义——中国历史上三种仁义观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仁义的内外、人我之争及其意义——中国历史上三种仁义观解读导读:仁义的内外、人我之争及其意义——中国历史上三种仁义观解读是一篇关于仁义和道德的论文中期报告,免费分享供广大学者参考,希望对学生们写作论文提供清晰写作思路。雷震(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滨150080)摘要:中国思想史上告子、孟子、董仲舒曾对仁义的内外、人我问题进行争论,形成了三种典型的仁义观.即告子的仁内义外论、孟子的仁义俱内论和董仲舒的仁外义内论.文章通过呈现思想家们相的论述主题下不的思想特质和诉求,尝试发掘仁义争的思想意义
2、及现实启发.关键词:仁义观告子孟子董仲舒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先秦儒家的逻辑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10007504(2011)02005305收稿日期:20101211仁义是中国传统学中的重要概念.历史上很多思想家不语境、不意义下使用、论述过这个概念,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具特色的仁义观.本文从文本出发,解读历史上三种典型的仁义观,凸显仁义的内外、人我争的思想史意义及对我们今天道德思考的启发.一、告子的仁内义外论告子的仁义观点今仅见于《孟子》一书中:告子日: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
3、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告子上》,下引《孟子》只注篇名)告子首先明确提出他的论点:仁内义外.为了阐述仁内义外,告子分三个步骤对其观点进行论证.彼长而我长,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从其白于外也,故谓外也(《告子上》).他年长我尊敬他,不是我预先有尊敬他的念头犹一样东西是白的,我认为白,这是由于的白显露外.以说,长即尊敬是外.这是他对义外论的初步论证.接下来,面对孟子的诘问,告子进一步论证和辩护道:吾弟则爱,秦人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内.长楚人长,亦长吾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外也.是我的弟
4、弟我爱他,是秦国人的弟弟我不爱他,这是以我为标准由我来决定的,以称为内,这是告子对仁内的论证.尊敬楚国人中的长者,也尊敬我自国家的长者,这是以长者为标准,即:只要他是长者,我尊敬他,以称为外,这是告子对义外论的进一步论证.最后一步的论证是由替告子辩护的孟季子完成的.孟季子问公都子日:何以谓义内也?日:行吾敬,故谓内也.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日:敬兄.酌(斟酒)则谁先?日:先酌乡人.敬此,长彼,果外,非由内也.孟季子认为,果义是诸表达我的敬意这样的行为,是以我内心的敬意为依据,据此认为义内,那你内心明明
5、尊敬的是伯兄,但行动上却先给乡人斟酒,实际上尊敬的是乡人,这岂不是自相矛盾?行义分明不是表达内心的敬意,分明不是以内心的尊敬念头为依据,而是以乡人长于伯兄一岁这个外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这怎能说义内呢?恰恰相反,这说明义行果真是由外引起的,故义外也,非内也.从告子的仁内义外论看,告子说的仁典型的表现是吾弟则爱,秦人弟则不爱,这种爱是自然的爱悦情,是本于人性的天然情感,孟子说的孩提童无不知爱其亲,是以家庭为生活单元产生的一种对亲属关系的眷恋,是出于我内心的血缘亲情.而且这种爱的情感和行为不取决于对象是否为弟弟,
6、而取决于谁的弟弟,这种爱是根据对象与我的关系而决定的,是以我为悦者也,以内.告子说的义的典型表现是彼长而我长,是长楚人长,亦长吾长,这种对长者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象长于我这个客观的事实,无谓他是吾长还是楚人长,敬与否的关键不于我,不于与我有没有内血缘宗族这样的关系,而仅仅于对象是否年长,是否长于我这个外的素,是以长为悦者也,以是外.告子的仁内义外直接源自他的人性论观点性无善恶论.告子认为,人性本无谓善恶,性无善无不善也(《告子上》),他更以杞柳和湍水为喻,认为果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栖椿,人性无分于善与
7、不善也,犹水无分于东西也.告子认为,孟子的错误于将先天材质与用先天材质做的后天的人为产品混为一谈,将无善无恶的人性与后天培育而成的道德混为一谈,此,与生俱来的先天的食色为性,而道德则是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全看后天的环境影响及人为引导.见,性无善恶的人性论决定了告子必然要说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道德实践中也必然追求对外客观环境、事实等的探究与把握.二、孟子的仁义俱内论孟子的仁义俱内论本篇原创出处:lunargin-top:5px;margin-right:10px;text-alig
8、n:center;float:left;argin-left:10px;border:1pxsolid#ddd;border-bottom:2pxsolid#ddd;position:relative;overfloargin:0auto;font-size:12px;color:#666666;">仁义和道德论文中期报告子不否认道德价值与外客观事实有关,但强调道德价值要高于客观事实,要超越于客观事实,唯其此,能显示出人作为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