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90102
大小:7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孟子仁义观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孟子仁义观浅论孟子仁义观浅论吴阳痘堑迨生旦[摘要1孟子的仁义观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孔子II仁"学思想的继承,但是由于时代的因素,其中又有着较孔子”仁”更为丰富的内涵.[关键词]仁义;仁;宗法血缘;个体修养;先验性[中图分类号】B2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633(2007)12月一037—02孟子的仁义观是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的重要理论.综观孟子对仁义的说法,可以窥探中W古代伦理的根本特点所在.本文拟从孟子仁义观的内涵,它所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和其特点来进行论述.(一)孟子的仁义
2、观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梁银林先生分析了"仁’’的本质和内涵,他说”仁既是内在的精神原则,又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既有修己自处的一面,也有处世待人的一面."…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不光是把"仁”运用于政治范畴,形成"仁政";在对于道德和伦理规范与自身的修养上,孟子完善了孔子的"仁",并发展成了"仁义”;在强调爱人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人格的完善,从而在社会范围屮形成一种共同的人格理念,实现王道.孟子的仁义观是从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孝”道为出发点.孟子H:"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r亲亲,仁也,
3、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Id这里,孟子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J的以血缘为基础的伦理关系.孔孟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以氏族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结构模式在新的生产力的的冲击下而纷纷破产,然而孔孟等人所持的救世砝码却正是要极力地保留以往的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中心的社会模式和伦理关系.孔子时代,社会的变革尚未激烈,他目睹了社会的礼崩乐坏,力图维护周公治礼卜的社会场面.他曾经感叹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J对周礼的扞卫,便成为孔子终生的政治目标.他说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4、复礼,天下归仁焉【6然而孟子时代,奴隶社会的礼制已经完全崩溃,他作为对于以往旧的社会制度的坚决扞卫者,在杀伐纷争的吋代疾呼着自己的心声,与孔子一样,对古代氐族社会的向往,他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来阐释自己的思想.孔孟在政治理想上的复古,使得他们极力地维护氏族体制和亲属关系把这种血缘和历史传统提取,转化为意识形态上的自觉主张,对这种超出生物种属性质,起着社会结构作用的血缘亲属关系和等级制度作明朗的政治学的解释,使之摆脱特定氐族社会的历史限制,强调它具有普遍和长久的社会性的含义和作用,这具有重要意义.对与传统的血缘关系的保
5、护,成为孔孟理论的根本.在孟子的仁义观中,他认为,仁义是个人内在自有的品格和修养.在《孟子》一书中,孟子说到"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心固有之,弗思耳矣."J通过人的内在的心理结构,来实现对旧有的社会制度的维护.孟子的仁义观在思想上和孔子的”仁”一脉相承,但在仁义的先验性上,孟子更是较孔子把其抬高到了极至.孔子在为仁由己的方面认为,仁是个体自身特有的精神修养,”仁远乎哉?
6、我欲仁,斯仁至矣.”J(《述而》)另外在对于如何保持仁上,孔子又说了:”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u叫个体必须无时不刻坚持对仁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孔子主张用自我内心的反省方式来使个人对仁的追求更加完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nulJ”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nu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对于仁的把握,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观努力.孟子在对于仁义存在的方面,他继承了孔子的依靠心理结构来把握和完善的原则,并且把这种内心作了夸大性的阐释.如[作者简介误阳,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
7、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4137”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r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Id孟子把仁义看成是人的品性中的固有组成部分,正如李泽厚说的:"子思孟子一派明显得夸张心理原则,把仁,义,礼,智作为先天的人的本性和施政理论,既重视血缘关系,又强调人道主义和个体人格,成为孔门仁学的正统1孟子把仁义观的形成完全依赖
8、于个人心理调节,并作为社会安定的根木和依据,扩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能动作用.(二)兴盛,王道自然就可以实施.从而实现王者之事,即"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J另外,孟子的仁义的提出,是在战国时期各家思想争鸣的时代中产生的,在《孟子》一书中,曾经多次提到过各种思想并行的情况,尤其是墨翟和杨朱等人."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