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议

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议

ID:23672084

大小:6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9

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议_第1页
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议_第2页
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议_第3页
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议_第4页
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议希望与困难同行、机遇和挑战共舞。这就是中国当前航发技术发展的处境。为此,笔者就国际航发工业强国发展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航发工业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中国航发工业能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一、坚定不移地贯彻“动力先行”的方针,并加大对其倾斜力度。动力先行就是欧美等航空强国在航发工业发展上最为重视的看家本领之一。与中国发展航发工业“以型号牵引技术”甚至是“整个航空动力工业水平”的老方针不同,欧美航空工业强国极为注重基础研宄和预研,也就是动力先行。这一强大法宝可细分为预研工程、核心机计划和发动机系列化三大板块。事实上,这三大板块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且构成航发强

2、国发展航发工业的整个体系的主干。航发的研宄和发展分为:基础研宄、探索研究(应用研究)、预先发展和工程发展。西方国家都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倾注大部分精力,对航发的任何一方面都有详细的研宄和分解后,然后按项目的需求,从中选择需要的技术加以开发完善。中国与苏联往往是有了具体项目后,方才搞其基础研宄、探索发展、预先发展,打算通过一个型号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这条道路并不符合航发研制的客观规律。当然,当年苏联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也能实现部分项目牵引型号的发展,但后期这一模式就不适合航发的发展需要,也选择了西方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整体实力较当年的苏联差得不止是一个身位,采取这个发展模式,接连撞墙那也

3、是合情合理。航发尤其是军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是一个国家工业和科研体系最高的技术成就,发展科学不能有太多的功利色彩。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去从头研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航发工业必须是扎扎实实,容不得任何一点投机取巧。但从另一角度讲,核心机计划则是航空工业中唯一也是最科学的“投机取巧”。在同一核心机上配上不同的风扇、低压涡轮、加力燃烧室等低压部件及相关设备,就可以以较低的风险研制出覆盖一定推力(功率)范围的一系列发动机,满足不同飞机队动力的需求,也实现了核心机的多用途目标。利用多用途核心机发展系列发动机的道路一直受到航空工业强国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发动机系列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美国正是把这个科研和

4、研发理念贯彻到发动机发展的始终,才登上今天航空工业第一强国的宝座。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在美国政府主导下,把核心机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特别是通用电气公司当年确立的GE-1核心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枝繁叶茂,覆盖了海陆空所有领域,可以说GE能有今天的辉煌,当年的核心机计划功不可没。美国在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后仍未放慢核心机研宄的脚步,从1980年开始的IHPTET计划和从2006年开始的VAATE计划,再次拉开新一代核心机的发展大幕。正是较大的技术差距,中国己意识到以往在发展航发上的功利性太浓,开始了自己的动力先行计划。其中核心机计划是这项计划的重中之重。国内根据国外的核心机及验证机

5、发展经验,结合中国航发发展经验,在《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和发展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预先发展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模拟环境条件下进行全尺寸的先进部件、燃气发生器(核心机)和验证机的试验研究,验证部件性能和部件之间的匹配,以及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这就是后来的APTD计划(“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的简称)。APTD计划是以提升航发设计能力为宗旨,以技术验证为核心,以打基础、建体系为主线的一个航空发动机验证计划。在APTD计划的指导下,中国在航发领域全面进行预研工作,最核心成果就是构建了“系列核心机及派生发展”体系。该体系由五个核心机构成,其派生发展的发动机推力可以覆盖200〜20000

6、千牛范围,基本满足中国在军民用飞机发展动力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国对航空发动机材料研究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逐年拔高,并己初见成效。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动力先行”的方针,并逐步加大倾斜力度,治愈中国航空工业“心脏病”,使飞机发展能够进入有国产动力可选,飞机和动力双赢的良性循环的好日子也就指日可待。第二、完善决策机构,重视预研工作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抓好配套技术储备,缩短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提到正确的制导思想之于航发的重要性,中国可谓感触最深。当初的错误指导思想,让中国的航发展走弯路,特别是过分强调型号牵引。几乎型号决定一切的指导思想,其弊端已经显现。因此,中国应完善决策机制,尊重客观规

7、律,重视预研工作,对与飞机型号配套的发动机研制必须有相应的提前期。为了保证政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方向性,国家有必要通过法律手段来为航空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不能因政治因素影响航空工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还要同步安排好配套的新材料、冶金工艺的攻关储备,并针对中国航发制造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仍然较大的情况,对新型结构件、新材料构件的关键制造技术和质量检测技术加大预研力度,打好动力发展的技术和物质基础,提高应变能力,缩短研制周期。当然,国外那种系列化发展经验我们也可以学习。可以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