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68625
大小:7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动物早产模型制备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动物早产模型制备研究进展李清香1曹云涛21、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563000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0摘要:因早产儿其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导致较多并发症发生,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研宄者在预防早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早产仍维持一定的发生率;建立早产动物模型来了解分娩触发机制从而寻找必要的干预措施是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木文主要介绍不同方法制备早产模型,从而更好的了解早产触发机制,以期降低早产发生率。关键词:早产儿;早产;动物;模型;早产儿约占新牛JL总数的12%[1],新近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1500万早产儿出牛.
2、[2];其死亡率占围产期死亡率的75%,且远期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50%;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存活的早产儿占所有新生儿数量的10%[3],但由此引起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等)已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40%儿童在6岁左右与同龄儿童比较伴随有认知障碍[4];因此早产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宄早产发生机制、寻找干预措施以及防治早产患儿的重要途径;木文对建立早产动物模型的方法做如下综述。1、炎症致早产模型近10年来,诸多研究表明宫内感染炎症与早产息息相关;宫内感染所致早产发生率占40%左右[5];报道指岀炎症是诸多致早产因素中除基因因素外
3、唯一与自发性早产相关联的[6];研究者选择育龄小鼠做为研宄对象,在其妊娠15d时,通过宫内注射脂多糖(LPS)成功获得早产模型[7-9];以Burd等[8]制作方法为例,他们选择CH3/HeJ育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在妊娠第15d时全麻+持续面罩吸氧下切开腹腔暴露右侧宫角,以每只250μgLPS注入最接近宫颈的两个妊娠囊间的子宫腔内,逐层缝合,观察分娩情况,结果显示:用药后24h内所有小鼠均产下活产崽鼠。JunLei等[10】也选用小鼠在妊娠第17d吋麻醉下向右侧子宫角的最接近子宫颈的妊娠囊之间注入LPS50μg,成功获得早产模型。研究发现[11
4、]通过阴道给予LPS每只250μg,在17d之前所冇母鼠均产下小鼠,成功获得早产模型;以上表明:炎症感染导致早产模型成功率高,且方便,易操作。2、孕酮受体拮抗剂RU486致早产模型RU486,中文名为米非司酮,为孕酮受体拮抗剂,对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更强;Dudley等[12]将交配后的小鼠随机分为分为三组,在妊娠第12d-14d时分别给予RU48650μg、150μg、250μg大腿内侧皮下注射,结果显示150ug剂量组85%以上在给药后22h内分娩,所产小鼠健康无死亡;Burd等[8】将RU486引产与宫内注射LPS对比,在大
5、鼠妊娠15d予150μgRU486颈部皮下注射,结果显示分娩在用药后8-22h发生;Yellon[13]在小鼠妊娠17d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第一粗:对照组,第二组:孕酮受体拮抗剂组,第三组:孕酮及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组,第四组:侧卵巢摘除组。结果显示:对照组平均妊娠吋间为22d,与正常足月无差别:第二组给药后平均27h生产;第三组给药后平均26h生产,第四组在术后36-44h生产;以上表明:孕酮受体拮抗剂RU486可导致早产发生,提示可能通过改变母体激素水平从而预防早产发生。3、基因突变早产动物国外研究者运用生物学方法对纳入对象做基因相关分析得
6、出:胎儿炎症介质(IL6R)基因及母亲编码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表达单基因多态性均可使早产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两倍[14];研究发现一种12,626基因在妊娠各个阶段冇不同表达程度[15];Plunket等[16】发现一种新基因“FSHR”与人类早产发生有关;研究者发现胎膜早破患者的早产发生率为30-40%[17];而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和感染等,如其中二聚糖和核心蛋白聚糖异常或丢失可增加胎膜早破几率,从而导致自发性早产。以上表明早产与基因表型及遗传有关,为预防和治疗早产提供了新的0标。基因所致早产,此种方式技术含量高,运用较受限。4、吸烟致早产模
7、型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孕产妇吸烟会增加早产风险;另奋研究表明吸烟可致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膜早破;SHEUNG[18]等将怀孕第2天的B6C3F1大鼠暴露于烟雾环境5d.w-l,持续约4h.d-l,浓度为每天一包烟,直至分娩当日,同吋设置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发动情况,结果显示暴露于烟雾环境下的大鼠,妊娠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和展望:早产已成为影响人口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新生儿存活后由于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预防早产的发生是具有深刻的全球化意义的一项工作,0前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冋方式早产模型的制备,从而在了解早产机制等方面取得
8、了进展。然而早产发生仍保持一定的发生率,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今后的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