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62832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曹操 《短歌行》 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曹操《短歌行》教案[曹操《短歌行》教案]曹操《短歌行》一其人师:也许,曹操二字,一被触及,咚的一声,就勾出哪些评价呢?生:(说曹操,曹操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点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师:今天,我们且从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经典评价出发,解读解读,那三国战乱纷纷的一方霸主,曹操《短歌行》教案。谁呀?生:曹操二,其时师:首先,何为“治世”?何为“乱世”?生:治世----政权稳定,少大规模战争;乱世----战争纷纷,或军阀割据,或外邦入侵。师:说得很好。借助鲁迅先生的解注来发掘,一下治世、乱世
2、这些表象背后的本质。那就是:治世------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乱世-------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这里,注意一下,为何用了“暂时”二字来限定呢?也许,《三国演义》序言里的一句话可以给你启示:天下大势。。。。。。生: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其志师:画圆同学们,再次回到这句话。谁来读一下生: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师: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从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一个事实句,另一个恰是与之相悖的假设句。谁来说说。生:治世之能臣是一个假设句,是与其作为一个真实的“乱世之奸臣”这一事实相违背的。师:那我们换句话说,曹操如果与治
3、世有缘,以其才能,成为一个辅助帝王的得力干将,是毋庸置疑的。对吗?生:对师:但,注意这个转折。但造化之鬼斧,偏以乱世逢之。曹操,以其才,报其志,遂耗尽一生,纵横天下。姑且不论其手段之“奸”,曹操,以“成就下一个新的封建治世”为志,且开创“三国”稳定局面,应该堪称“一雄”。师:曹操,逢其时,以其才,怀其志,经纬天下。应该说,曹操以其政治家的身份,在历史时空坐标上找到了自己最有价值的位置。下节课,且跟随曹操“且歌且行”,倾听他的述说,品一品他的喜乐哀愁。以其成功的政治生涯,关照他的文学作品。细细品味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板书短
4、歌行)板书:曹操一,其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二,其时合久必分之乱世三,其志四.总结师:前面我们提及了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演变规律的认识,就是这句“中国的历史,大致分为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教案《曹操《短歌行》教案》(..)。”但还未深入的分析,现在,我们且结合刚才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这个圆,分析解读一下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学生回答。治世循环乱世时代------暂时坐稳了奴隶时代-----做不得奴隶价值归属---以帝王为是瞻(天之子)价值归属---寻找新的帝王社会状态----基本稳定,少大规模战争社会状态---
5、----战乱纷纷终生理想----锦上添花,封建能臣终极理想----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例子-----李白例子-----刘邦朱元璋赵匡胤等开国君王重点:混合例子------孔子屈原岳飞等师:奴隶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哪个概念提出来的?生:帝王师:身逢治世,时代的价值归属要求世人“为帝王马首是瞻”,只有帝王这一“天之子”才具有主人的身份。师:那么,既然如此,世人就该信奉帝王,效忠帝王。他们的终极理想,就是成为封建王朝的治世能臣。师:我们分析一下中国最著名的醉酒诗仙“李白”。1,其时----开元盛世2,其志----3,其人----
6、-诗仙,经纬天下的臣子师:如果,恰遇乱世,揭竿而起,以“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为价值依托,寻找新的帝王,渴望坐稳奴隶。于是,遂乱纷纷争天下,分久必合,造就新的帝王,遂成新的治世。师:那位同学分析一下中国最著名的奸雄“曹操”生:1,其时----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争天下2,其志-----挟天子以令诸侯3,其人------雄心壮志,成三国分立之势师:同学们,这个新的治世新在何处呢?生:帝王换了,朝代名换了师:很好,找得不错。但是,这样的治世,会导致新的乱世吗?生:会,因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师:那。你认为这种历史的本质是什
7、么呢?生:循环师:换句话说,新的治世,是暂时的,乱世紧随其后。如此循环。他们的本质有改变吗?生:没有。因为世人还未想到“不做奴隶”的好处。师:如果如此循环下去,不设法突破这个圆,中国就会被禁锢在其中。所以,现代中国,世人渴望的不再是暂时坐稳奴隶,而是不做奴隶。因此,遂不顾一切,揭竿而起,为的是获得自由。师:很好。这样,我们就大致完成了中国历史的框架。师:作业结合这节课将的内容,分析一下“孔子、屈原、岳飞”三个人,选其一。曹操《短歌行》教案2 第2篇曹操简介 〖预览〗曹操--魏武帝曹操,(155~220)东汉末权臣,杰出
8、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宦官曹腾养子,虽官至太尉,仍为士族所鄙。二十岁以孝廉为郎,向以骑都尉,参与镇压颍川黄巾起义军,被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中平六年(189),因董卓专权,逃离洛阳,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散家财,聚兵五千人,与袁绍为首的东关州郡军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