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

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

ID:23643462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9

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_第1页
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_第2页
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_第3页
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_第4页
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后现代现代化科学发展观  论文摘要:后现代是西方现代性理想破灭之后,兴起的一种反理性诉求,是对现代性的超越。后现代对中国现代化将产生积极的意义:因为它重新阐释了人的主体性;使理性更加开放;更加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后现代语境下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的依据。  后现代的兴起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一场思想、文化上的革命,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丰厚文化传统的后发外源型现代化的东方大国,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借鉴后现代语境,选择“以人为本

2、”的路径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L.编辑。  一、理性、现代性及悖论  现代性是指西方工业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成的,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经验本性和自然本性相对的一种理性化的社会运行机制和文化精神,它表达着渗透到现代社会所有方面的本质规定性。它是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中,现代化的属性和结晶。从编年史的意义上讲,现代性意味着现代时期,与历史的过去相对;从价值角度上看,现代性寻求与过去的决裂,力图从现在和未来而不是从过去和历史典范中寻找自己的合理性;从哲学的角度上讲,现代性的核心是理性。  理性是启蒙思想家用以替代上帝

3、意志作为价值之源,对现存事物进行评判的标准,是人们判定一切存在的合理性的法庭。培根强调人的理性,在《新工具》中,他宣扬用一种正在出现的现代自然科学新的实验方法,以代替陈旧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他认为这种新的实验方法将使人类获得关于自然的真正知识,因而强调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在《方法谈》中,采纳标准的程序,把不能确定的任何事情都视为假的加以拒斥。他认为所有过去的科学,包括哲学在内,都缺乏牢固的基础,只有通过怀疑方法,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在每一个部分内,才能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之上。他以理性的自我意识作为哲学体系演绎的出发点,“我思故我

4、在”成了理性主义哲学的一个标志性命题;康德则对“理性”展开了全面的批判与论证,他的“三大批判”论证了科学与道德的可能性条件,这些条件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性,无论是认识还是道德的最终根据都在于主体的理性,一切都围绕着理性运转。这是认识论上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之后,费希特、谢林尤其是黑格尔把理性发展为“世界理性”、“绝对精神”,使之成为事物的实体与本质。理性作为现代社会的主导性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普遍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统一,是演进理性和建构理性的统一,现代性内涵的展开无一不透露着理性的气息。  然而,

5、社会在获取现代性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现代性与主体性哲学的共生,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巨大合力极大地助长了工具理性的张扬,使理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由解放的力量变成了对人的控制。法国思想家卢梭就曾指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等于人类社会的进步,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萨顿也提醒人们:“单靠科学,即使我们的科学比现在再发达一百倍,我们也并不能生活得更美好。”  2O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展现出空前魅力,工具理性得到充分张扬的时代。据统计,在20世纪初,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为15%~20%,目前在发达国家已上升到60%~80%。在19世纪

6、,人类知识时50年增加1倍;20世纪50年代,1O年就增加1倍;70年代,5年就增加l倍;80年代又缩短为3年;90年代的速度更快。与此同时,知识的更新也在加速,18世纪为80~9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5~10年。而且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20世纪初一般需要20~30年,六七十年代的激光与半导体从发现到应用只有几个月。人类可以夸耀这100年来技术进步是人类诞生以来几百万年总和的多少倍。但是,这100年新技术对自然的破坏又是以往的多少倍呢?用新技术新发明杀死同类的速度与残酷又是以往的多少倍呢?技

7、术淘汰带来的工业与消费垃圾又是以往的多少倍呢?  现代性张扬的理性精神,它所显示的理性力量,一直支撑着现代社会的合理化进程,支撑着科技进步和人类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但是,它更多的是表达为一种工具,缺少了价值理性和人文关怀,从而割裂了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导致了现代性的悖论。解决现代性的这种内在矛盾的出路体现为“后现代转向”。  二、后现代:对现代性的否定与超越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了一种“后工业社会”,人们也称之为信息社会、消费社会,在文化形态上则称之为“后现代社会”。后现

8、代社会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表明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断裂或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罗蒂的观点,后现代思潮在哲学领域中的表现是从海德格尔、杜威、后期维特根斯坦开始;在哈贝马斯看来,步入后现代,应以尼采为转折点,但后现代思潮引起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