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油价下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油价下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freel2明显低估了全社会货币供应增长的真实情况,从更宽泛的货币供应口径看,.freel3衡量(国外净资产+国内信贷)的货币供应可以很好地预测当前的通胀。国内要素成本上升更多是总需求扩张的结果,中国经济扩张也是导致全球大商品价格上扬的重要力量。流行的所谓中国通胀是“国际输入性传导”只是表面现象。在2007年甚至连表面现象都不是,因为折算成人民币的进口价格指数同比变动在2008年之前很低并且保持稳定,而国内各种物价指数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明显攀升,因此我国通胀的主因在国内。进口价格指数在2008年才开始
2、明显上扬,主要是高油价的推动,这是不是证明是输入性通胀呢?我们认为不能因为我国能源原材料对外依赖程度大就可以这么简单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最根本的是要找到拉高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根本原因。目前推动价格上涨的需求增量大部分还是来源于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因此,中国的通胀问题根源在于国内总需求扩张的情况。对物价的认识也部分地影响了对总需求的调控。结构性通胀、成本推动说、输入通胀论认为总需求控制无法解决国内通胀问题,加上对外部冲击的过度担忧,总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是过去物价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由于通胀的根源在于货币扩张导致
3、的总需求问题,有效控制总需求,通胀问题就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目前看,央行反通胀态度坚决,货币政策仍保持紧缩。但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导致货币供应继续快速扩张,加上对外需冲击过度担忧导致紧缩政策不能有效贯彻,通胀继续上行并导致失控的概率仍然存在。下面我们评估外需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外需放缓并非决定性因素外需放缓的确比较明显。中国的出口增速总体上一直在放缓,由于美元贬值,名义增速下降并不明显,但出口数量增速逐渐由2006-2007年上半年的20%下降到2007年下半年的15%,再到2008年初的10%左右的水平,下降幅度非常明显。季节调整后
4、贸易顺差从2007年年中就已经开始下降。出口额占GDP比重接近40%,中国经济增长中外需贡献比较显着,因此出口增长的持续放缓会有一定幅度的影响,这也是总需求调控没有达到有效贯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至少在1-4月份,由于内需的强涨,外需的下降没有改变总需求扩张的格局,总体上仍是高增长高通胀。5月份的经济放缓尚需进一步观察。更为关键的是,单独外需冲击并不会产生像1998和2000年那样严重的后果,抑制通胀仍是宏观政策的核心。为什么说外需冲击并不会产生1998和2000年的那样严重的后果呢?原因在于出口变化对国内经济影响较大,但起决定作用的
5、还是内需。我们粗略估算出口增加值占GDP比重大概在12%-15%之间,假定2008年出口数量增速下降至10%,下拉GDP增长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影响不容忽视。但出口从来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内需占GDP的比重在85%左右。就目前而言,外部冲击可控,单独看不会产生1998和2000年那样严重的后果。因为内需情况截然相反,1998和2000年前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货币政策时滞,真实利率一直很高,这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很差使得投资需求偏弱。在内需非常疲弱的背景之下,外部冲击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后果。但当时是不是由于外部冲击使得企业盈利变差呢?这
6、并非主要原因。因为在1998年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企业盈利和投资增长一直在回落。2000年虽然有所改善,但工业企业ROE水平显然并不高。也就是说当时内需疲弱在先,外部冲击在后。外需放缓影响名义GDP1.5个百分点,实际GDP1.0个百分点。直接估算汇率以及世界经济放缓对进出口带来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需也将逐步放缓,影响名义GDP增速大概在1.5个百分点,实际GDP1.0个百分点。由于去年外需对经济有较大的拉动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11.4%的真实经济增速中,有2.7%是外需拉动的。这样的
7、变化仍然是相当重要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现实是产出明显高于潜在水平,这决定了通胀压力在一个时期内都会较大。过去几年由于汇率问题导致的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使得总需求持续超预期扩张,产出缺口持续扩大,当前产出可能高出潜在水平3%左右。由于总供给曲线已经变得明显陡峭,物价对需求曲线的上移弹性明显加大,这是当前宏观经济的关键背景。世界经济不会陷入深度衰退高油价背景下,2008、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维持低位。我们认为超高油价成为全球经济的分水岭,但世界经济不会陷入深度衰退。评价高油价的影响关键在于分析高油价的原因。我们认为,当前的高油价主要
8、仍是需求强劲的结果,虽然发达经济体受制于经济增长拖累消费将减少,但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求异常旺盛,带动整体消费的持续增加。更多的价格管制、更多的国家补贴使得这些国家的需求对油价反应不强。由于实际投资并不多,而且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