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09225
大小:18.7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
2、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 (3)培养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
3、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新课标在讲授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 三、教学重点 1、动能概念的理解。 2、动能定的推导。 3、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 1、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
4、的思路和方法。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考虑到所讲授的学生已达到高二,在高一一年的学习锻炼中已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能力。讲授这节课应该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分别学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的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里采用这种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也更加容易理解。 以讲授法为主多媒体手段等为辅,配合学生的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
5、的教法和学法。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一、引入新课 以一道例题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例:一水平放置的圆盘可绕竖直转轴转动,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圆盘上 离转轴的距离为R,物块随转盘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 物块即将在转台上运动。已
6、知物块与转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求在这一 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 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道题目是典型的功能关系转换,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这道题以他们现有的知识难以解决。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提问 1、什么叫动能。 2、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动能,提出这两个问题便于学生回忆,有助于新课的讲解。 三、新科讲解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
7、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主要以板书配合多媒体讲授,概念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动能定理的推导以板书形式为主。这样设计主要是便于学生门理解记忆,因为物理公式以及定理定律都不能死记硬背,应该理解记忆。要不然就会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讲解开课时引入的例题 解:分析:运动整个过程中重力、支持力、 向心力都不做功,做功的只有摩檫力,
8、而且摩檫力 是变力,因此设想用动能定理。 小物块的初动能为:① 小物块的末动能为:② 此题转换为求小物块的末速度v,小物块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由摩檫力提供,并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檫力。于是有:③ 所以: 有动能定理可得:④此题得解 解开学生的疑惑! 五、动能定理的应用 主要讲解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 六、课堂练习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课后习题,有不明白的进行讲解。 七、课堂总结 口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本节课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