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91665
大小:6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9
《《乡愁》教案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乡愁》教案设计3;《乡愁》教案晋江市东石中学蔡耿仪2005年5月24日初一年三班【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4、初步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1、深情地诵读;2、细腻地品读;3、优美地解读;4、丰富的联读。【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探究】布置预习,请同学们深入探究,自主完成。(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二)
2、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三)这首诗中,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在笔记本中抄下这些比喻句。(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能写几句写几句。[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炼,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
3、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全写)。[示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解读]“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他还在恭敬地粘贴
4、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六)请你从古诗词中查找几句抒写乡愁的诗句,并注明及题目。读一读,背下来。【作家作品简介】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
5、、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早期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
6、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用“四读法”来学习一首诗——余光中的《乡愁》(板书)。所谓“四读法”,是阅读诗歌的一种方法。我把它写出来,也请同学们记下:“一诗四读:1、深情地诵读;2、细腻地品读;3、优美地解读;4、
7、丰富地联读。”(板书)下面,请同学们将课前预习拿出来,我们一起来交流,探究。(二)诵读:1、试读、范读。先点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评价,顺势指出诵读这首诗的三点要求(嘱学生笔记):①要读出节奏;②要读出重音;③要读出感情。然后教师示范朗读。2、教读、学读。教师从以上三个方面教读第一节,指导学生在诗中标记节奏、重音。然后学生学读。3、练读、点读。学生自行练读,然后点学生读。4、赏读。欣赏著名主持人陈铎的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三)品读。1、简析课文,教师示例。课前提示说,“余光中的《乡愁》,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
8、的抒发”,又问“用了哪此形象来比喻乡愁”,还问其“结构美”和“音乐美”表现在哪里……等等这些都点示出这首诗具有多方面的“美”。(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