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研究

ID:23582197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上传者:U-22107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研究_第1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研究_第2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研究_第3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研究_第4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研究店口一小周四威何铁勇一、研究背景21世纪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全球一体化,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会越来越高,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要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相互交流,分享成果。但是,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约1/3的中小学生对如何与人共处感到困难,所以,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与人相处的能力显得格外紧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交流与协作是现代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人们活动的重要牲,高新科技的开发应用和社会改革都离不开群体智慧和力量,协作精神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全面素质教育的要点就是培养科学、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社会,如何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应用信息、创新信息,也已成为衡量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用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信息通道主要靠教师;一般的多媒体电化教学,除教师外,大大增加了媒体的传播信息量,且能以图、文、声、像、影等多种方式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整合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强化素质内化机制;而信息环境中的开放式协作学习,则是从素质内化的本质出发,模拟社会中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因而能从整体结构、学习过程来优化教学,提高认识效果,培养人的协作精神和具终身意义的学习探究能力,对塑造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更有现实意义。几年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进入课堂。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演示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发挥了的作用,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它只是将焦点集中在对刺激要素的演示上,忽视输入的要素,忽视学生内心的心理努力,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探究性、研究性和差异性。很大程度上,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品。.... ....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用它来进行辅助教学、教学管理、辅助测验以及备课等等。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将它们与学科课程进行合理整合,将有助于改变现行课堂教学的上述缺憾,将有助于信息技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得到整体性的理解和运用,将有助于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信息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协作学习的发展。这是因为互联网拓宽了人们之间的交互方式,提高了沟通效率,极大地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信息组织,而这些方面都是与提高协作学习的质量是紧密相关的。通过网络,学习者可以实现范围更广和质量更高的协作学习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家D.P.奥苏贝尔等人针对认知的关键问题,曾经提出过一个解决问题过程的模式,把这个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呈现问题的情境命题;第二阶段,明确问题的目的和条件;第三阶段,在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一个认知空隙,有待填补,一旦填补,问题随之解决;第四阶段,检验目标是否达到和推理是否有误。其中,第三阶段是个关键。新知识的理解、接纳、问题解决的策略、方式和途径,取决于已有的认知结构程度。本课题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协作学习,师生相互启发激励来填补认知空隙,有利于学生主动将学习信息转化成自身内在的隐定因素、潜在能力,因此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本课题旨在探索新的学习模式,提高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探究能力的教育效果,提供在信息化环境中开放式学习的一种参与模型,将对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创新教育能力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研究综述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1)协作学习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2)从国内情况来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试验中也蓬蓬勃开展起来;(3)我区新课程实施以来,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已是课程改革、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人本主义理论,现代传播理论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利的。其中“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协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由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学习理论。它不仅关注知识的表征和意义学习的过程,而且还重视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的意义。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协作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以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它将学习分为无意义音节学习和意义学习两类,认为无意义音节学习只涉及心智、不涉及感情及个人意义,是累积知识的学习,与完整的人无关;而意义学习是一种使个人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对未来选择行动方针起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它提倡把人作为全人进行培养,不仅重视知识技能学习,同时也要培养全方位人格。它强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自由学习,并指出:学习者自身具有学习能力;学习符合自身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习者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发学习才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同伴教学和小组学习均可促进学习。以前的协作学习主要运用在班集的教育上,但现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协作学习具有很多新的特点。我们认为,以前的协作学习主要以传统的班集为单位进行,而且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以后,在互联网进行的协作学习将会占有更大的比例。协作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小组讨论,协作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计划的一种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周围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学习的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学习者的重要意义。三、课题设计(一)概念界定所谓“信息技术环境”.... ....,这里主要强调:除多年来已为人们认识并应用的硬、软教育技术以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环境以及网络资源库。协作学习(Co11aborative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发展。(二)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2、学校信息教育环境的设置。3、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4、网络化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研究。5、构建开放型协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探究能力。(三)研究目标开展本研究的价值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1、研究目的(1)信息技术时代学习方式改革的需要,倡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2)未来的建设人才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教与学方法的改革的必然趋势。2、研究意义(1)合作式研究性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2)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和进步。(3)能激励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是店口一小三(1)、三(2)、四(1)、四(2)班,学科涉及语文、数学、信息技术。(五)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研究期间,我们结合实际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文献检索、调查研究和自然实验法等一系列的教育研究方法。(六)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自2005年8月起,至2006年10月止。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制定相应的研究任务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使课题研究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条不紊。四、操作措施本课题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借鉴与大胆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并按“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确立课题——反复论证——实施研究——评价总结”的程序开展研究。(一)构建网络平台,创设学习载体网络是实施协作学习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学校开发了“店口一小网站”(htto://www.dkyx.com//),开设了“学习资源库”、“课件素材库”、“学校论坛”、“班级论坛”、“班级聊天室”等栏目。为进一步发挥网络的作用,学校学校专门设置了大容量的FTP服务器,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资料的上传和下载。.... ....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而在网络(局域网)环境下,这种协作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其对话、商讨、争论的形式从相互间几个人发展到全班,同学们可以通过BBS讨论系统,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以求得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协作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同时,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能力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用协作学习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多方位的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构建协作学习的环节1、成立协作小组。协作学习中,协作小组的划分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分组时要求各小组要均衡,以便将来组间的竞争比较合理,优秀生和差生要搭配好,以便让优秀生辅导差生,促进差生的转化。学生以2-6人为一组自愿组合,将整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再根据组合情况,与学生协商后作适当调整,分配好优秀生和差生,使各组基本均衡。通过分组,将班级化整为零,以小组形式存在,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学习。每个小组再推荐一名组长,由他领导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在教学过程中由组长协助教师做好记录、协调工作。2、精心设计任务。协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下,通过协作学习,学生实现了知识的主动获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布置的任务可分为知识性的任务和作品制作任务。知识性的任务一般比较简单,针对某个知识点,教师创设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计任务,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协作学习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互帮互学。而作品制作任务往往比较复杂,它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进行作品制作,要求学生协作、创新,这种情况下协作学习主要表现为分工协作。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与效率。在提出任务让学生完成前,教师需要建立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学习。因特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在因特网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由于受传输速率的限制,影响学习者对信息资源的获取速度,而且在浩瀚的因特网中,要搜索到特定的内容,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要事先将学生可能用到的信息资源下载到校园网的资源中心内,学习者直接从校园网资源库中查询所需的信息资源。4、小组辅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完全依靠教师一人,有可能应付不了对学生的指导。在协作学习下,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使教师只需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优秀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还可以给未完成的成员进行讲解,指导他完成任务。5、开展竞赛。对于知识性的任务,由于各小组的任务相同,我在小组间开展竞赛。根据各小组完成速度与情况进行记录,或者给出测试题,记录每个学生的成绩及小组的成绩,评选优胜小组。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组内的协作,优秀生帮助差生。而且在小组竞赛机制的激励下,为了本组荣誉,他的辅导更加积极主动、富有成效。6、小组协作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后,在组长带领下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总结归纳不同的解决办法,弄懂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填写下表。编号时间地点主题小组搜集信息交流信息7、成果交流、评价。协作学习的成果如何,可以对各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从他们的作品及评价中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态度等等,然后教师给予评价,指出优点和改进意见。在评价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协作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也为下一轮的协作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协作学习兴趣和热情。(三)协作学习中的教学关系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促进者和活动组织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阶段性地主宰自己的学习进程。3、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学过程不仅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4、信息技术作用的转变。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内容。5、多媒体教学软件类型的转变。由演示型转变为网络化交互型。为教师提供教学示范、实时监控、及时指导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建议、帮助、参考。能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能使学生与他人进行协作、通信,能为学生设置各种必要的辅助学习功能,如电子笔记本等。五、结论与讨论研究表明: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政,以网络化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资源网站、应用软件为教学信息整合的主要工具和载体,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能构建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在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境界中,得到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1、协作学习增强了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探讨。通过交流、探讨,提高了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在学校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考察当地企业,学生踊跃参加,小组协作进行考察,写出了考察报告,并制作了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页进行汇报,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2、协作学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师生平等,并且畅所欲言,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潜能,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的相互交流、讨论,小组之间的竞赛,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3、协作学习使学生懂得相互尊重,增强了学生的包容能力。.... ....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在协作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人的观点,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你好,你就要虚心接受。在小组中,大部分问题可能是优秀生完成的,对小组的贡献大,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差生,在某些问题中,他可能也会帮助优秀生。因此,通过协作学习,学生懂得应该相互宽容、相互尊重,共同提高。4、协作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协作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5、协作学习要求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资源环境。没有网络学习资源,协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而无法真正实施。参考文献:[1]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0.10[2]余红,关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探讨[3]何克抗,《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4]刘冰,教育网站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1.1[5]周勤,协作学习与网络教学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0.5[6]马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