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8172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论宪法解释(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宪法解释(三)
2、第1... (四)宪法解释的方法 宪法条文、规范、原则、结构、功能及相关的法律关系其法律含义如何揭示出来,这是宪法解释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宪法解释对象宪法本身的层次性,宪法条文和宪法规范、原则以及宪法结构和功能和相关的法律关系的揭示手段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宪法条文含义通过语言学上的方法就能比较容易使条文中名词术语的内涵清晰,而宪法规范、原则、结构、功能及相关法律关系的含义就不能依靠单纯的语言学手段,而要借助于逻辑手段以及各种社会学分析方法。就宪法解释制度中涉及到的解释方法而言,德国学者考夫曼(Arthu
3、rKaufmann)指出,自萨维尼以来,有四种一般的释义手段,即文理的或语言学的解释;论理的或体系的解释;主观的或历史的解释;客观的或目的论的解释。(60)日本学者伊藤正己认为,就法律解释的可取方法有:文学解释;文理解释;扩张解释与缩小解释;类推解释与反对解释;当然解释。(61)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宪法解释方法涉及到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和类推解释。(62)台湾学者左潞生从宪法解释的实践中总结出适合于或者说为宪法解释实践所采用的几种常用的解释方法,主要包括统一解释、补充解释、条理解释和扩大解释。①统一解释,即由于宪法条文见解的歧异,而
4、统一确定其意义,此项方法可明确某项宪法条文的语言含义,指明条文的适用范围,以使全体人民一体遵从。如美国联邦宪法第1条所谓“溯及法”(expostfactolaent)这一名称的含义是指“新加坡政府”:“选举人名册”(Registerofelectors)的内涵为“根据有关选举的现行有效成文法律规定所制定的选举人名册”;而“成文法律”(ann)依奥地利宪法自主之省(SelbstandigeLander)有立即公布其废止的义务。其废止,除宪法法院另定有被废止法律或其一部分的失效期间外,自公布之日起发生效力。此失效期间,不得超过一年“
5、。③有规定违宪的决定不影响于确定判定的效力的。例如,泰王国宪法规定,宪法审查委员会的决定,应以官报公告之,其决定为最终决定,且适用于一切事件,但不妨碍法院以前所为之确定判定的效力。④有对未公布前的法律进行审查解释,若违宪则不许其生效。如法国1958年宪法就规定,宪法委员会依总统、内阁总理、国会两院议长的请求,在法律未公布前,审查其有无违宪,经审查结果倘被宣告为违宪时,不得公布之。⑤关于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美国法院初期采此说。近代为表见和事实说(Defacto)所代替,一般不溯及既往。在日本,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有赞成者,也有不赞
6、成者。日本学者宫泽俊义认为,溯及既往原则不能一概而论,于人民利益有利者就径行溯及,于人民利益不利者则不应溯及。(78) 专门监督机构的宪法解释的效力,以联邦德国宪法法院释宪裁判的效力最为典型。在联邦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裁判,除一般性确定力外,还有两种特别效力:一是羁束力(BindungselleRechtskraft)与实质上的确定力(MaterielleRechtskraft)两种。前者系指已裁判过的案件原则上不得再予撤销而言,即对于已有确定力的裁判已有法律救济方法,因此也不得再行争执。对于联邦宪法法院宪法庭的裁判,也不得向
7、其他宪法庭或联合庭请求救济;(80)宪法庭或联合庭也不得自行撤销或变更裁判,(81)故联邦宪法法院的裁判也发生一般形式上的确定力。实质上的确定力系指由具有形式上确定力的裁判所产生的诉讼标的上的确定力(又称既判力)。由于这种实质上的确定力,就产生了法律上的稳定性(Rechtsbestandigkeit)、法律确定性(Rechtsgeen)。立法机关不得再制定与违宪法规相同或相类似的法规。因此,对立法机关而言,羁束力实质上就是“重复行为的禁止”(onde(quotidian),(Les16-17fevrier1986),pp.1,6
8、. (74)LeMonde(quotidian),(Le28mars1986),P.5. (75)LeMonde(quotidian),(Le20mai1986),P.20. (76)LeMonde(quotidian),(Le17juillet1986),PP.1,7. (77)MauriceDuverger,Supranote3,P.269. (78)见宫泽俊义著《日本国宪法》,第681-682页。 (79)Maunz,BverfGG,31Anm,17. (80)“宪法判例”一卷89页以下;卷17页以下及Rud
9、olfPohle,BemerkungenuberVerfassungschenkontrollenachBundesundnachLandesrehtausAnlassdeshessischenSozialisierungsstreits,1953,3,58ff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