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61030
大小:52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24.2.2直线及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教案设计授课人:刘秀教学主题§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生活中的实例,探求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从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及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教学重点探索
2、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归纳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重难点突破探究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尺学习方法观察法、自主探究实验法、归纳法、合作学习法1、教材分析: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的知识。这节课是学习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前提。《圆》这一章,是对圆的有关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的系统研究。在圆的位置关系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圆的有关性质,被广
3、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较为广泛;学好本章内容,能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而本节的内容在学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之后进行,它体现了运动的观点,是研究有关性质的基础,也为后面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高中继续学习几何知识作铺垫。2、教学内容分析: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它是初中几何的综合运用,又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专业技术资料整理WORD格式可编辑3、学生学情分析:根据
4、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力,归纳力和根据他们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中结合问题结合本节课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4、学法分析教学中以探究学法为主,整堂课紧紧围绕“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模式,并发挥微机的直观、形象功能辅助演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
5、生都能积极思维。这样,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会学习。5、板书设计:§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专业技术资料整理WORD格式可编辑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总体设计思路:创设情景、目标引领:使用太阳升起的过程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入今天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通过硬币和直线位置关系的移动,从公共点个数的角度探究出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第一种方法。检测效果、展示质疑:作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并用该距离和圆半径比较大小,探究出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第二种方法。点拔释
6、疑、补偿提高:总结两种方法,用练习巩固概念并进行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训练巩固、点评反思:利用选苹果活动补偿练习与提高学生答疑:学生根据自己的不懂问题自由提问,由老师做答。小结、归纳、反思,形成知识体系具体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2分钟复习上节教学内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集体回顾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复习旧知识,温故而知新2、创设情景,导入课题2分钟展示海上日出的照片,提问着这个自然现象反应出几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开门见山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能力。 3、呈现学习目标1分钟呈现本节课内容
7、上需要要达到的三维学习目标。观看大屏幕,了解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完本节要达到的目标。课前呈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性与目的性。专业技术资料整理WORD格式可编辑教学步骤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分钟让学生看教材95-96页,学生小组讨论,本节教材同学们应该要学到些什么知识。学生自主看教材,小组讨论,主动寻找知识。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放学习。5、展示质疑1分钟提问小组学生代表,聆听他们发现的学习要求。不足的做适当补充。小组中派学生代表提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为主体,从求知开始。不适用强压式告诉学生学习任务,达到不局限学生的思维。
8、6、补偿提高(一)1分钟让学生回答刚才提出问题,及教师补充上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