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研究方法独立性的再认识

对会计研究方法独立性的再认识

ID:23560016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对会计研究方法独立性的再认识_第1页
对会计研究方法独立性的再认识_第2页
对会计研究方法独立性的再认识_第3页
对会计研究方法独立性的再认识_第4页
对会计研究方法独立性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会计研究方法独立性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会计研究方法独立性的再认识关于会计研究方法体系一直是会计界几十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其与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多年来会计理论界一直争论的焦点。会计研究方法既不应包括在会计理论体系中,又不是能独立于会计理论体系之外,并存平行、互不干涉。它是一个由多种研究方法有机组成的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国会计学会早在1983年年会上,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在较长时期内确立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笔者认为,它涵盖着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我们权当把这两个体系作为会计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大系统,那么,在这个大系统中会计研究方法可作为最高层次

2、,影响和决定着会计理论体系的科学、严密,又进一步促进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成熟和完善。因此,会计研究方法与会计理论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相互完善。  会计研究方法的内容  会计研究方法是以会计理论研究为其研究对象,旨在探索会计理论研究模式和规律的手段。同其他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应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在探索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知识。会计理论是会计理论研究者对会计实践进行总结、思维、概括出来的符合逻辑的有关会计知识和结论。也可以称之为会计理论构建法。具体有: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事项法、系统法、实证法。前五种方法可

3、以叫做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后三种可以叫做现代的会计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等;第二层次是研究中思维加工的形式和方法,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第三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适用方法,包括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第四层次:研究的具体方法。”(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许燕“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之我见”《财会通讯》2002年第5期)。在这些层次及方法的应用中起最核心作用的是研究者的“思维”,并且是方法论。  会计研究方法不同于会计理论  正如国际权威辞典《韦氏新国际辞典》中指出的那样:“会计

4、理论是一套紧密相连的、假定的、概念性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构成了所要探讨领域的可供参考的一般框架。”因此,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进行理性认识基础上的科学化、系统化并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对会计研究客体即会计理论研究对象自身逻辑的科学反映。从会计理论内容分类上而言,它包括了描述性会计理论、解释性会计理论及规范性会计理论,力图从不同的侧面,解决会计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应是什么”等问题,从而科学地说明、解释和规范会计实务,使会计实务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管理与决策的需要。而会计研究方法则是在会计理论体系之外,以会计理论研究为对象的,或者说以会计理论研究为任务的研究模式和规律的手

5、段,也是会计学者对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在收集资料、分析论证、作出结论以及对结论的检查等总体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总称,包括“中介”、“途径”、“方式”、“手段”等。然而,会计学者通过所处的会计环境、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概括、升华,抽象为系统的、科学的理念中,无不在用大脑进行“思维”。于是,“思维”形成会计研究方法的核心,并通过“思维”去解决“怎样才能正确认识会计”的问题。除此之外,会计研究方法具有永无无止境的协助作用,而其研究成果“会计理论”的作用却是有限的。会计研究方法作为对会计理论研究主体的“思维”方式,可以在很长时间内,协助会计学者在研究会计理论中产生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其协助作用是

6、永无止境的。而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虽然可以提供具体科学知识和思想,其研究成果的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新的会计科学知识、原则所替代,而使其具有局限性。例如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财务状况变动表》,被1998年《现金流量表》所取代,收入、资产等概念被2001年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所修正,而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又被2007年1月1日的《企业会计准则》所取代等等。  不能将会计研究方法中的“方法论”看作会计理论  方法论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世界观。而会计理论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应当是什么”等。纵观西方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历史,具有较大影响的

7、是20世纪20—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随后的波普尔证伪主义,50—60年代科学革命理论以及随后的精致证伪主义三个流派的科学哲学思想。20世纪20—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石里克在第一代表人物孔德关于“实证的知识”、“事实”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学问的基础上,受当时数理逻辑等自然科学的推动,强调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证实的命题,从而将方法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高度;此后。波普尔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理,提出证伪主义,即任何成为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