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

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

ID:23553681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_第1页
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_第2页
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_第3页
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_第4页
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  摘要: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学习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需要关注。以青少年基于网络和社区的旨趣型交往为研究对象,揭示青少年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对青少年道德学习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旨趣型交往;青少年;道德学习;社会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4-0021-03  从社会学角度看,旨趣型交往,是以实体社区与虚拟网络为主要载体,以满足青少年兴趣爱好的需要以及在交往中有明确宗旨、强烈动机为主要特征,对青少年道德学习具有目的性、自发性、激励性作用的一种交往类型。  在青少年道德学习的影响因素中,相对家庭、

2、同伴、学校交往,以实体社区和虚拟网络为载体的旨趣型交往在情感强度与控制强度上,处于明显劣势。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青少年个性化特征的日益凸显,其道德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需要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对青少年旨趣型交往的发生机制,尤其是对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学习进行社会学研究,有助于拓展道德教育研究的时空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兴趣爱好的满足与道德学习  1.道德学习的实现离不开其主动性7  我们知道,外在的道德诉求需经过学习者的内化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品德,而内在需要或内驱力是道德学习的关键,所以青少年的道德学习离不开其主动性。国内学者对此做过详细论述,如冯建军教授将道德学

3、习的特点归纳为五个方面:对道德规范的接受――建构学习;以情感的生成为核心的学习;交互――合作的社会协商学习;一种情境性学习;一种主体性学习。[1]可见,道德学习的核心在于主体建构、交往中建构和主动建构。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后者强调社会或成人的意志,而旨趣型交往恰恰是最能够体现青少年道德学习主动性的一种交往类型。  相对学校、家庭、同伴中的道德学习,网络中的道德学习往往更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的色彩。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网民日益呈现出低龄化特征。青少年大多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电脑,轻松上网浏览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查看时事评论甚至自己发表评论。网络世界对于好

4、奇心极强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青少年往往将自己的课余时间大量用于上网,这在各大媒体的调查报告中已经得以体现:十年前教育专家都在讨论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而今天网络已经取代电视成为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媒介。由于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品德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种交往类型的旨趣型交往,其地位和作用也逐渐提高。  2.兴趣爱好满足的过程即道德学习的过程  交往大致可分为两类: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以媒体为中介的交往,如网络、电视等,笼统而言,即以实体社区和虚拟网络为载体的交往。7  实体社区中的交往比较容易理解,即青少年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而发生的直接交往。如喜爱足球的青少年经常谈论足球赛事,对

5、于足球规则与裁判判罚尺度、球员与教练的职业道德等话题进行激烈的辩论;喜爱看电影的同学常聚在一起讨论电影情节,并且对电影人物孰是孰非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小学六年级同学对《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否是“坏人”的争辩,分持三种观点:分别是“曹操是好人”“曹操是坏人”以及“曹操开始时是好人,后来变坏了”。同学们纷纷举出各种理由来捍卫自己的观点……这些看似幼稚的讨论、争辩恰恰是青少年道德学习的过程,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尚未成熟的价值观对一个看似幼稚的问题进行辩论,尽管难以达成一致,但是道德的内化却在这种价值辨析中发生了。  虚拟网络中的交往以网络为媒介。时下流行的时事评论、跟帖、百度贴吧、微博、论坛

6、等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交网络,青少年在这里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形形色色、各个年龄段、各个不同阶层的人进行交流,极大地拓展了交往空间。  皮亚杰认为,青少年道德的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而要实现“自律”就需要提高道德判断、道德抉择的能力。科尔伯格也认为,锻炼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是道德发展的关键,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有助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而网络仿佛天生就具有这种矛盾冲突的特质,它往往能够向人们展示社会争论的焦点,而青少年通过加入这种观点的争论与交锋,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道德学习,提高了道德判断和反思能力。  二、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  道德学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7、呢?学者王健敏在《道德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基本方式》一文中归纳出道德学习的四种方式:①情境感受;②7活动体悟;③价值辨析;④道德反思。[2]笔者认为,这四种方式往往不是单独发生,而是在道德学习过程中相伴发生或是依次发生的。学习者进入道德学习的环境,通过交往对人对事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主动的价值辨析对关乎价值的种种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反思,最终构建自己的品德。  1.有目的地参与  相较于学校、家庭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