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的教学技巧

例谈初中数学的教学技巧

ID:23550441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9

例谈初中数学的教学技巧_第1页
例谈初中数学的教学技巧_第2页
例谈初中数学的教学技巧_第3页
例谈初中数学的教学技巧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初中数学的教学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初中数学的教学技巧  问题是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火花的燧石,问题探究是引导学生认识逐渐深入的手段。教师要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引导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创新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要掌握一些数学问题设计的基本方法。  1设计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

2、入点,使他们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在“一定摸到红球吗”这堂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判断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并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我设计了一个“我们最有默契!”4的游戏:请各小组从生活中搜集素材设计一些事件,再请他们的好友表示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比赛哪些同学最有默契。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设计出很多有意思、有意义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太阳一定是东升西落;在全班同学中任意抽取一人是女生;伊拉克战争中英美联军向萨达姆的30所官邸同时发射导弹,击中了萨达姆,等等。然后请他们的好友回答该事件的

3、可能性是多少。我发现在游戏进行过程中,被叫到的学生非常的兴奋,他们对于自己成为他人最有默契的好朋友感到非常高兴。整堂课学生抒发了自己对集体的热情,对世界大事的关心,还有对友谊的真诚。  2设计能打破学生认知发展的平衡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如,负数的引入可这样设计,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给出四个队答5道题的情况,然后让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每个代表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你是怎样表示的?这样在表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学学过的“数怎么不够用了?”从而自然地

4、引入负数的概念。通过这样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缩短了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心智品质。  3设计应用型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味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通过生活原型的引入,无疑会使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事实,明白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4设计探索型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我们应利用实验型的问题,使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与验证,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5设计实践型问题,引导学生拓展课程资源4  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等知识后,教师可这样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记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每人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再

6、选择几种介绍,这样,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示学生的思维特点,真正做到自主探索,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设计互逆型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遵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规律。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做出与习惯性思维的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数学本身提供了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逆定理、互逆公式、逆运算,几乎每一个问题都能提出逆向问题,这就为我们构造了互逆型问题,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供了条件。如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幂的运算等。  7设计类比型问题,培养学生的类

7、比、归纳能力  利用设计的类比型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类比、归纳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无限与有限等的类比,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如,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可以类比小学数学的混合运算法则;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又可以类比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乘方的意义,可以类比乘法的意义;二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可以类比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可以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法则,等等。  8设计悬念型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4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

8、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欲得不能,欲罢不忍。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几个任意的凸边形,然后要求大家把各边中点顺次连结起来,观察构成什么图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