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ID:23549573

大小:7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_第1页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_第2页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_第3页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_第4页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谭萍黎强(重庆市开县岳溪镇中心卫生院405404)【摘要】是分析PICC并发静脉炎所产生的原因,总结临床经验,给予相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关键词】PICC静脉炎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098-02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简称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置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由于因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对患者创伤小、定位准确等优点,它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作为

2、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胃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患者的最佳选择,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病人频繁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PICC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护理不当,仍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以静脉炎最常见,其发生率可达32.9%[1],是导致拔管的主要原因,木文结合诸多临床经验,通过预防及正确的护理手段,进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牛.。一、静脉炎的分级依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静脉炎判定标准,共分为四级:I级:无临床症状;II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I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

3、改变,未触及硬结;IV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二、并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PICC并发静脉炎包括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等,其发生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1.穿刺静脉血管的选择:穿刺静脉应选择管腔大、弹性好、静脉瓣少的血管。一般首选贵要静脉,因其管径粗、直,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较少,利于置管的顺利完成。如果选择的静脉管腔小,静脉瓣多,易引起置管后送管闲难,诱发静脉炎的发生。据文献研究显示,静脉炎的发生率贵要静脉为22.58%,正中静脉为24.39%,而头静脉为35.29%[2],故考虑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正中静脉。

4、2.导管材质和型号:导管型号过大、材质过硬。导管型号越大,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越大,静脉炎发生率越高,正确选用导管是减少PICC并发症的第一步。在输液流速允许情况下,原则上应选择型号小,管腔小的导管。3.导管尖端位置:在PICC置管操作中,导管置入长度不够,末端未到达深静脉,当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吋,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4.操作者的穿刺技术:护士操作不熟练,反复穿刺、牵拉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穿刺吋送管速度过快损伤了静脉瓣,引发静脉炎。5.患者自身因素: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心理状况、个体体质等冇关,一般女性血管较男性狭窄,导管易与血管壁发生摩擦,其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就高;

5、老年患者管壁弹性差、血管脆性大,置管过程易损伤血管内膜,加之老年患者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从而促成静脉炎的发生。6.其它:置管过程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导管外露未妥善固定,穿刺侧肢体活动过频、强度过大等,都易导到静脉炎的发生。三、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1.PICC并发静脉炎的预防:1.1做好健康宣教,给予心理疏导:患者多为第一次置管,对置管知识不了解,会出现紧张、焦虑心理。穿刺前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介绍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同吋向患者介绍穿刺程序、应用0的、使用好处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1.2导管型号的选择及预处理:穿刺前根据患者的静脉血管情

6、况,合理选择静脉穿刺导管的种类和型号。在输液流速允许的情况下,原则上宜选用型号小,管腔小的导管。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是一种极柔软的高弹性亲水性硅胶导管,组织相容性较好,对血管和周围组织损伤极小,0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另根据每个患者的身高不同,准确测量预置导管长度,在置管前要对导管进行修剪,并将导管进行预处理,置管前将导管浸泡在无菌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2ml的混合液中,时间2min,可使静脉炎的发生率降至10.7%[3]o1.3严格规范操作,掌握置管技巧:操作者应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置管技巧,送管时应缓慢、匀速、动作轻柔,最佳送管速度

7、是每次0.3-0.6cm,在送管过程中,如遇到送管困难可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管;1.4合理选择穿刺静脉及部位:穿刺静脉应选择管腔大、弹性好、静脉瓣少的血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是头静脉。PICC穿刺点部位定于距肘窝4cm以上,穿刺后可将导管固定于上臂,可避免手臂活动吋弯曲,减少了导管与血管壁的机械性摩擦,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4】。1.5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完成置管后,通过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如有必要可行造影术,及吋对导管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1.6妥善固定导管外露,避免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