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就业并不一定最合适

最理想的就业并不一定最合适

ID:2353089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最理想的就业并不一定最合适 _第1页
最理想的就业并不一定最合适 _第2页
最理想的就业并不一定最合适 _第3页
最理想的就业并不一定最合适 _第4页
最理想的就业并不一定最合适 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理想的就业并不一定最合适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最理想的就业并不一定最合适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大、名、公、外”仍是毕业生的首选目标,但就业是现实问题。专家指出,选择职业时,大学生应该从主客观结合的意义上考虑问题。  “除了北京,哪儿都不去。”  虽然对一些毕业生诸如此类的豪言壮语感到忧心,但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主任刘晓明领衔的课题组,经过详细调研后还是发现,大城市、名牌单位、公共管理机构公务员、涉外机构(概括为“大、名、公、外”),仍是北京高校毕业生的首选目标。  这个获得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和人文社科计划项目资助的课题,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为主要调查内容,从2004

2、年5月开始历时一年多完成,近日对外公布。  来自官方的看法也印证了这一调查结果。北京市人事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不少毕业生甚至只愿待在北京内城四区,“宁要二环一张床,不要四环一间房”。人事局统计同样表明,要求在四城区工作的人占要求在北京工作的人的83%,而实际能如愿的仅占15%。  北京新增岗位主要在郊区和城镇社区  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城市情结”越结越深,这让课题组老师担忧。调查显示,在选择就业地域时,68.6%的人首选北京,排在第二位的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占17.5%,而选择小城镇的比例仅为1.56%。  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生活的优越,让“老少边穷

3、”地区离大学生选择越来越远。凡此种种透露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高校毕业生在对就业地域的选择上除了寻求有利于事业的进取之外,还同时希冀文化的丰富多彩、生活的便利富足。  课题组人员说,从积极的一面看,它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敢于挑战竞争、冲击严峻的可贵品质。但消极面亦十分明显:重视眼前,忽略长远;相信直觉,忘却思想。未能透过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人才成长的现象中,看到其不利的一面,过度竞争反而形成了不利于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  毕业生对名牌单位的青睐并不逊于对地域的选择。调查发现,多数毕业生往往首先瞄准国内外有名的企业及公司。不少毕业生说,“单位

4、知名度越高,越有发展前景,越给自己争脸”。  刘晓明说,青睐名企并无不当之处,但就业是现实问题,它受多种因素牵制。“并非所有毕业生都适合去名企。当毕业生都蜂拥至名企时,名企必然抬高招聘门槛。如果不从自身客观情况出发,一味攀高,不仅会因屡试屡败而增大就业成本,即使有机会进了名企,在众多精英中也难获升迁。而且名企也有一个时机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初创、扩展时期,对人才的吸纳较为迫切,而当企业的规模已定型时,对人才的吸纳则较为有限。一些名不见经传但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一些正处于人才吸纳周期的企业,反而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更能造就人才”。  就职于国家经

5、贸部门的一位硕士毕业生说:“时下最高明的生涯设计是:毕业后先当公务员,在政府机关里混个一官半职,可以到国外去开开眼又能分到房子。然后再想法跳槽,去公司或其他理想单位,能去涉外机构更好。因为这些单位非常愿意接收从政府机关过来的人,他们看中的是他的社会关系。”  这种观点在大学毕业生中颇有市场,同时“公务员待遇比较好,工作稳定,压力也不大”,也是愿做公务员的多数毕业生的主要想法。  在北京多数大学生的心目中,外国公司不仅资本雄厚、经营有方、薪酬优厚,而且人际关系明快,能够珍惜、使用、培养和提拔人才。  选择“大、名、公、外”的人占了多数,“从尊重毕业生

6、职业选择权的视角看,此种现象无可厚非”,但是客观存在的数字却同样让人担心。课题组人员的老师说,从现实的可能性看,这些选择显然偏离了社会的需要。有关部门统计,北京新增岗位主要在郊区和城镇社区,例如2003年北京市开发的社区就业岗位达12.35万个。“在择业方面的理性选择,是毕业生越来越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就业像买鞋,最好选一双适合自己的  在北京乃至全国高校毕业生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似乎只有在发达地区、有影响力的单位、有一定的权势依托、有较高收入的状况下,才能取得职业的成功。刘晓明说,这实际上反映了职业成功的路径问题。“是否只有高起点才能

7、获得高成长?如果从低起点做起,是否就难以获得高成长?即使获得了高成长,也将付出比高起点高成长的人更多的艰辛?”  中国企业家协会雇主工作委员会委员汪大正曾专门研究过中央领导成员的简历,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从基层做起,一些人在起步阶段还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煎熬”。这一过程积淀下来的体验,铸就了他们今后“高成长”的素质:坚定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宽容的心胸、奋进的品格。  但是,从基层做起的想法似乎并不让当下的一些大学生认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一位同学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大学生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当然应该进管理层、坐办公室,等等,你马上让

8、他进工厂、下车间,他当然是不会干了。”  课题组另一名老师赵炳琴说,把搞管理、坐办公室、当白领看作是向上走,把进工厂、下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