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28602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高校研究生助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研究生助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分析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管理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 助教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85-02 研究生助教是我国高校“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是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按照国家或学校的有关规定,受聘协助主讲教师完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辅导、答疑解惑、批改作业等教学辅助工作。19世纪末,哈佛大学首
2、先创立了研究生助教制度。在美国的大学教育中,助教(teaching assistant)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一些有名气的大学里,本科课程大都由助教担任,教授们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以及指导研究生上面。由此,美国的助教与其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选择助教时非常谨慎。从助教的申请、选拔、录取、考核都有严格的规定,此外还通常设有专门的机构提供培训,使得研究生助教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我国研究生助教管理的现状6 研究生助教制度是本科教学十分重要的辅助系统。它减轻了主讲教师的工作量
3、,在本科生与主讲教师之间构筑起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达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同时,它又不仅仅是一项制度安排,更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在担任助教的同时也取得了自身的培养效果,充分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为今后的从教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助教工作正是研究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而且判断一个研究生培
4、养质量优劣之分,是通过完成高质量的论文来实现的。研究生在助教过程中学会如何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对自身的学术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1988年,我国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高等教育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的试用办法》,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由此,研究生助教制度开始在中国高校中全面开展。2005年,教育部将研究生“三助”6工作正式列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重要项目之一。研究生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功能越加受到肯定和挖掘。为了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助教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健全研究生培养
5、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研究生、任课教师、本科生和学校的多赢,各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确保研究生助教制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研究生助教工作的展开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研究生助教的聘任上,采取申请选拔制。先由研究生联系授课教师,并向学院提交书面申请报告,一般由学院组织专人进行考核、负责确定聘用人选,然后报学校备案。在每个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里,都有一项关于担任助教的科目,并设有学分,同时还可以通过所做助教科目的学时取得一定的报酬,学生可以选择以助教的方式获取学分并获得一部分生活补助。其次,在研究
6、生助教工作的考察上,采取评比考核制。研究生助教考核一般分为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由任课教师向学生发放研究生助教工作考核表,其内容涉及答疑情况、本科生反馈情况、自身受益、存在的不足、给任课教师的建议等方面。在学期结束时,研究生助教要上交一份助教工作的心得体会,并由任课老师根据综合指标,客观现实的评价研究生助教的工作。最后,在研究生助教工作的管理上,由于研究生助教工作关系到研究生、本科生、教师、学院等方面的利益,目前我国高校中研究生助教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应的研究生助教的管理就由研究生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
7、共同负责。 二、我国研究生助教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研究生助教制度在我国高校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现有的研究生助教制度不够健全,学校管理缺乏规范化,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一些研究生对助教兴趣不大。有些研究生更关注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更愿意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由于对研究生助教工作认识的不到位,更有一些研究生在社会上兼职能够赢利的工作,对助教兴趣不大,投入的精力有限。 第二,没有专业、正规的培训。虽然学校明文规定研究生经过培训后才能担任助教,可是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也没有经费的投入
8、,使得研究生助教的培训成为一纸空文。6 第三,任课教师对研究生助教的滥用。有些教师把更多的课程教学任务交给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研究生助教承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更是引起本科生的不满。 第四,在执行时期中考核逐渐被淡化,期末考核也逐渐流于形式化。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考核过程变得没有实际意义,考核结果也不能正确反映助教工作的实际情况。 第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