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15759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8
《写芋头的作文500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写芋头的作文500字写芋头的作文500字 芋头 清明节后,爷爷把芋头种子埋进了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一场细雨过后,芋头苗就舒展它柔弱的身躯,张开了一张张小嘴,贪婪地吮吸春天的甘露。 夏天,烈日当空,一片片蒲扇大的芋头叶卷成一团,叶子上一层密密的茸毛似乎也烤焦了,但芋头仍然倔强地挺立着。一场暴雨过后,那宽大的叶子里,盛着几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如同玛瑙般闪烁着,像撒在碧玉盘里,一阵阵微风吹过,那水珠就像在玩耍的孩子,接二连三地跑下去……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初秋,爷爷为了让芋头妈妈生更多的“芋头宝宝”,就把
2、露出地面的芋头根用土埋起来。中秋节前后,地里的芋头成熟了。当你把芋头挖出来以后,就能看到一个较大的芋头在中间,那就是芋头妈妈,旁边还围着一群芋头娃娃,好像在和妈妈亲热呢!它们有的又圆又胖,有的又长又瘦。芋头,的皮是褐色的,削皮以后,就露、嫩白色的芋头肉,让人看了垂欲滴。 假若你不懂得怎么吃芋头,拿了一个生芋头削了皮就往嘴里送,那可不得了,你一定会觉得喉咙怪怪的,很瘁,好像有无数的小虫子在蠕动。 芋头还可以做菜吃,有红烧芋头、水煮芋头、糖醋芋头等等。妈妈把芋头削皮后切成片做成“糖炒芋片”,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
3、,让人口水直流。 我爱家乡的芋头!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宝应县城南小学沈志彬《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1、课堂上的声音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
4、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a.课堂1的声音: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
5、是道理。师: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b.课堂2的声音: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6、。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
7、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2、争论的声音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
8、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3、争论的反思: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