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学毕业

试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学毕业

ID:23498323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试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学毕业_第1页
试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学毕业_第2页
试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学毕业_第3页
试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学毕业_第4页
试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学毕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学毕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学毕业  论文摘要:根据广泛搜集来的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史料,本文探讨了明末心学、婚姻和母教以及桐城特殊的文化氛围和女性文学兴盛的关系,认为心学、婚姻和母教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机会和条件,而桐城特殊的文化氛围是女性文学创作得以积淀并传世的主要原因。  论文关键词: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原因;  桐城向称诗歌之乡。据《桐山名媛诗钞》记载,清代以降,桐城有女诗人近百家,吴希廉所辑《桐山名嫒诗钞》序言中云:吾桐白昔多性癖耽吟之士.而闺阁中亦往然。我朝选闺秀诗者有王西樵《然脂集》,陈其年《妇人集》,胡抱一《名嫒

2、诗抄》,汪仞庵《撷芳集》,其以女史选诗者则有王玉映《名媛诗纬》,恽珍《浦正始集》,吾乡方唯仪则《宫闱诗史》,未闻辑一隅闺秀诗至有百余家者。清代桐城女性诗歌创作之浩繁。成为整个桐城诗歌创作中别具一格的一道风景,是桐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探究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首先应该从明末清初整个社会思潮变化的背景出发。  一、明末心学思想的传播与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关系  影响明代士人风气的一个特殊因素是心学对理学的冲击,宋代理学经明初政府的大力推动,一时形成所谓道德一而风俗同的局面。从朱元璋建国到正德时期,(1368-1506)年,是明初文化的保守期,与明

3、初严密的政治统治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学术上承袭元代,尊重程朱理学。有人曾这样记叙明初思想界的状况:  明兴,高皇帝立教著政,因文见道,使天下之士一尊朱氏为功令。士之防闲于道域,而优游于德囿者。非朱氏之言不尊,从正德至万历中期,(1506--1602),是人文注意思潮兴起的市民文化期,随着王阳明心即是理的学说大兴,宋儒包办、政府选定的对儒家经典的解释,除了供科场之用外,不在对士子的行为发生有效的规范作用,在传承方面,王学倡导的自由的书院讲学风行之后,游学大兴,官办学校为之一虚.士人不在学校而到山水坊院之间去致良知了,正如明史中所说:嘉隆之后。笃信程

4、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所谓致良知学说,认为喜怒哀惺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而且良知人人皆有,虽众人、贤人、小人没有区别。嘲§董梦石跟晚年的王阳明学道,一次出游回来告诉老师,:今日见一异事,见满街人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王艮出游归,也发现满街人都是圣人,王阳明说:你看满街人都是圣人,满街人到看你是圣人在。翻由此可见,王阳明学说,大大取消了圣人、小人的道德和本体上的距离,这对于与小人并列的妇女是有利的。而且他的良知是融合着性、情、理、欲的浑沌未分的一点骨血,其中主真主情主欲

5、说与文学关系甚密,而真、情、欲往往被认为是与妇人、女人性近。妇女解放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晚明妇女解放思想的萌芽,有待于礼教这根绳索的松动,而这种松动在理论上是由李贽完成的。内容来自.nseac.  王学后进中李贽是谈论女性问题并与女性接触较多的人,有人对他说:妇人见短,不堪学道李贽作答书道: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子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李贽的童心说,从王阳明良知而来,但偏重以真矫伪假。

6、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本心也。闱四真心包括真情和真性,他又说:念佛时但去念佛,欲见慈母时但去见慈母,不必矫情,不必逆性真心而动,是为真佛。眷五他以此为准则来对待一些妇女问题。李贽的这种思想无疑为明代后期乃至清代女性文化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  而在桐城众多女性诗人中。以方氏一门,最负盛名。《中国妇女文学史纲》认为清初龙眠闺阁多才,方孟式、方维仪、方维则姊妹尤杰出。阎探方氏家学之源流,则多以心学为宗.据黄宗羲《明儒学案》所列,方氏姊妹之祖父方学渐属心学的重要学派泰州学派的继承者:泰州学派是一个强调以身为本的具有平民色彩的学派,以个人为

7、中心来重新审视个人与家庭、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妇女问题上认为:妇人、女人在本质上、智慧上是亦同有是理,并不比男子逊色,夫权也不是绝对的,族权主要是用来通财济贫的。学渐育三子,长大镇,次大铉,皆进士,季大钦,郡廪生,孟式、维仪乃大镇女,吴令仪乃大镇媳,维则乃大铉女。陈济生《方大镇传》记载大镇躬亲政务,好尚心学,曾与当时名流聚集京师,建首善书院,讲学其中,可以说,正是方学渐父子两代道德学术滋养,至第三代才出现一门名媛彬彬盛况。  二、婚姻的需要与桐城女性文学创作的关系  清代女性文化的繁荣的背后还体现出社会对女性需求层次的提高。清代有禁止官员狎妓的禁令

8、,致使大多数有闲阶级的男子们把兴趣转向了自己的家庭,有些买姬妾、蓄家乐,有些便以与妻妾们酬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