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班级 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重点】反驳论证的方法(间接反驳)【学习难点】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的领会。【知识链接】1、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
2、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2、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
3、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
4、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3、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
5、》《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自主学习】1、注音搽( ) 玄虚( ) 省悟( )渺茫( ) 脊梁( ) 诓骗( )2、解释下列词语:玄虚:渺茫: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合作探究】3、一二段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4、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5、阅读文章3—5段,思考: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
6、。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为“突破口”?6、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7、揣摩下列加粗字词的表达效果:……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精读精练】阅读理解下文,完成问题。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7、他们有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8、“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1)这一类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作为比喻,“脊梁”是_______________意思.“状元宰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明指出:a: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