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88654
大小:68.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高职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职体育课实施倶乐部进行分析研宄,研究表明,此模式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尤其是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延伸性,有利于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高职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高职体育;倶乐部制;模式;实施1当前高职体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校体育改革
2、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还没有完全摆脱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各校几乎开设统一的体育课程,学生完全没有选择权,大大抑制了学生的锻炼热情,不少学生还出现了厌烦情绪,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就必须进行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适应本世纪对学校体育的需要。2“倶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与要求“倶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以体育教学倶乐部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上课有较大的自由度,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思想上注重培养学生体育
3、兴趣,提高学生的专项体育能力。2006年我院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推行高职体育“倶乐部”制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不仅让学生从课程中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注重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从事各项体育锻炼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基础,为全国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依据。3研宄对象与方法3.1研宄对象参加倶乐部制体育课2006-2007级各专业学生。3
4、.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和分析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论著,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问卷调查法:对首批参加倶乐部制体育课的2006级学生抽样调查,发放调查表160份,回收159份,有效回收率99.3%;对2006、2007级学生采用整群抽样,发放调查表420份,回收408份,有效回收率97.1%4结果与分析4.1推行倶乐部制体育课模式俱乐部制体育课是以俱乐部的组织方式进行体育教学的形式,即在同一堂课中开设各类体育项目,•V个项目为一个倶乐部,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上课的内容;自主
5、选择上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注重学生的兴趣及学习动机的引导,因材施教,把针对性、适宜性和实效性融于教学之中。与以往体育课相比,倶乐部制体育课有以下特点:4.1.1选课自由,择师自主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实行开放式的“三自主”的课程管理运作模式,充分体现“选课自由,择师自主”的原则,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与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使他们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并在此使学生达到“乐中动、动中练、练中学、学中用”的目的,以享受体育的乐趣。4.1.2寓教于乐,相得益彰要
6、使体育课具有吸引力,关键是在教学内容、方法及教材的结构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使之切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倶乐部制体育课除配备专项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外,在教学内容上,多次修订教学大纲,删减了以往不切实际、实用性不强的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有利于今后能自我进行锻炼、对终身增强体质有实用价值、易于开展的项目。如跆拳道、武术、网球、娱乐与保健、健美操、瑜伽、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等。在教材结构上,重视体育理论教育,突出对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体育运动与
7、素质教育相结合,建立以体育项目为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块,使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有序推进。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发挥学生所长,运用“启发式”与“诱导式”激发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注入素质教育内容,寓教于乐。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个性化教学。以俱乐部课为桥梁,在良好的环境下,调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社交能力。4.1.3分合相兼,内外一体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在组织形式上采纳有分有合,课内、课外一体化。分:
8、即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挂牌上课。在课中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在体育技能、心理、素质、考核等方面的需求和兴趣。合: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专题理论讲座和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锻炼身体的原理和知识,根据自身需要及特点,灵活选择方法,既达到了考试严肃公平的目的,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学生通过定期体质测试,检验锻炼效果,看到了进步,增强了自信心。与此同时,帮助、指导学生会相继成立了各类体育协会,由学生自己管理,搭成协会班子,鼓励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各个协会的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